Monday, 7 April 2025

今日灵修: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他们”是谁?

文/王峙军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作者本人信息;之后为黄滨姊妹小提琴/孙锺玲姊妹钢琴圣乐献诗“十字架”:


 


 


今日经文:4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5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6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希伯来书6:4-6)


 


今天我们要研读的希伯来书6:4-6节,是新约圣经中最具争议性的经文段落之一。学习这些经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戴着“神学的有色眼镜”来看这段警告性经文。而是要谦卑地聆听经文(特别是在它的上下文中)自己说出其中的含义。


 


2.不必急于用这些警告性经文“印证”某些教义,而是要用经文检验已有之教义是否合乎圣经。


 


3.作者警告某些人“不能更新以至于悔改”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基督徒在救恩过程中坚守信仰。他没有消极地描述沉沦,而是积极地鼓励成长和坚忍。


 


要了解这段经文的意思,必须对经文的字义与文法结构有较为准确的把握。请特别注意经文的上下文,否则,我们的理解就会失之偏颇。


 


第4节说:“论到那些(人)……”


 


那些人是什么人呢?


 


他们是一些有这样经历的人:


 


1.“蒙了光照”。 “蒙了光照”(φωτισθέντας),是不定过去式被动态分词,最好译作“曾经被光照”。注意,這些曾经被光照的人——


 


(1)可以指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如希伯来书10:32 说的那些“蒙了光照以后”“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的人,他们是被圣灵重生在基督里、有了得救的地位、进入了救恩过程的基督徒。


 


(2)也可以指那些没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这种人“听了道,当下喜欢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太13:20)。就如今天那些决志了或受洗了,名义上是“基督徒”的人;但他们并没有与基督建立起真实的生命关系。


 


(3)或指非基督徒。这些人听过福音,被福音光照过,但他们“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福音荣耀的光照着他们”,使徒保罗称这种人是“不信之人”(林后4:4)。


 


2.“尝过天恩的滋味”(原文中没有“滋味”一词,可直译作“尝过天上的恩赐”)。 “尝过”是过去式分词,意思是,品尝过,体验过,经历过,获得过。“恩”指“恩赐”或“礼物”,可以指基督的救恩,也可以是神的某种“恩赐”(如旧约中“吗哪”,约翰福音4:10中的“活水”,以及使徒行传8:10中的圣灵)。注意,“尝过天上恩赐”的人,不一定是重生得救的人,如存着不信的恶心倒毙旷野的以色列人,和被主拣选为使徒的犹大,都是“尝过天恩”但却落入沉沦的人。


 


3.“(成为)与圣灵有分”,意思是,曾分享过圣灵。原文中这个短语有一个被动态分词“成为”( γενηθέντας,和合本未译出),说明有人在圣灵的工作中,被动地成了圣灵工作果效的分享者。这种“成为与圣灵有分”的人,可能是得救的人,也可能是未得救的人。


 


4.“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直译作“尝过神的善道和来世的权能”。这个短语中的分词是也是“尝过”,它的宾语是“神的善道(的滋味)”,和“来世的权能”。原文中没有“滋味”和“觉悟”二词。


 


请注意,这些人虽然有过上面所描述的经历,但他们同时又是“离弃了道理”的人(原文中没有“道理”一词)。 “离弃”(παραπεσόντας)这个过去式分词,是4-6节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字。“离弃”的意思是失落,没有走正确的道路,甚至是离经叛道。


 


他们“离弃”的集中表现是什么呢?


 


是“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


 


注意,这里的“重钉十字架”(ἀνασταυροῦντας)和“明明地羞辱(祂)”(παραδειγματίζοντας),都是现在式主动态分词,说明他们仍在持续地把耶稣重钉在十字架上,并且公开地羞辱祂。


 


他们拒绝基督,不承认祂十字架上的牺牲有一次而永远的救赎功效;或者他们持续地生活在罪中,用不断把耶稣“重钉十字架”办法,给自己找到持续犯罪而不用悔改的理由,正如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用买卖“赎罪券”的办法,给不断犯罪找借口一样。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持续地公开羞辱神的儿子。


 


他们既然是这种“离弃(道理)”的人,如何能够更新以至于悔改呢?


 


那么,这段经文中的“不能”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现在中文和合本第6节(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中的“不能”(Ἀδύνατον)是形容词,在原文中是在第4节之首,其强调作用十分明显。


 


作者所要强调的是,有些人是“不能”更新以至于悔改的。


 


“不能”一词,还出现希伯来书的另外三处经文中——


 


来6:18说到“神决不能(ἀδύνατον)说谎”。神信实与圣洁的属性,决定了祂“不能”说谎。


 


来10:4说,“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ἀδύνατον)除罪”。“公牛和山羊的血”只是基督十架宝血的预表,并不具有除罪的本质与功效,所以“不能”除罪。


 


来11:6说,“人非有信,就不能(ἀδύνατον)得神的喜悦”。人有信心才能得称为义,才能蒙神喜悦或取悦于神。


 


这三处经文在使用ἀδύνατον(不能)时,都表明了一个共同的思想:由于某人或某物的道德属性或本质特性,以至于“不能”做某事,或某事不可能发生。


 


因此,此处的“不能”(Ἀδύνατον),也是由于人里面的某种特性,所产生的“不能”。


 


也就是說,這些人雖然曾經“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但既然拒绝基督,并持续地把祂重钉十字架,又公开羞辱祂,他们就不能更新以至于悔改了——因為他们里面只有持续犯罪的生命特质和能力,而没有“更新以至于悔改”的生命特质和能力。


 


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拥有这种“更新以至于悔改”的生命能力,因为圣灵既重生我们,也必赐下这种能力,并保守我们有效地使用这种能力。只有那种挂名“基督徒”和不信者,他们因和基督没有生命关系,而无法拥有这种生命特质和能力。


 


亲爱的弟兄姊妹,根据上面的学习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段经文的重点,不是在说基督徒会不会失去救恩;而是在说,那些虽然有过某些经历,也称自己是“基督徒”,但实际上却没有重生得救的人,或那些听过福音却拒绝悔改归向基督的人,让他们自我更新以至于悔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里面没有这种生命能力。


 


但是,主耶稣也对门徒说过,“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主耶稣所说的“不能”(ἀδύνατόν),和希伯来书这里的“不能”是同一个字,而“在神凡事都能”的“能”(δυνατά)正是“不能”的反义词。


 


我们要相信那位有主权的神。祂能把人的“不能”变为“可能”。在我们每个人真正悔改归主之前,我们都是“不能”的人;但感谢主,靠着祂的恩典,我们今天都拥有了能够更新而悔改的生命能力。当你看到使徒行传9:1-2的扫罗时,你觉得他“能”悔改吗?然而,当你继续读下去,读到“天上发光”、主呼召保罗的时候,你就明白什么叫“在神凡事都能”了。


 


因此,我们应该借着默想这段经文,对自己的生命状况有一个认真的反省:我是一个重生得救、与基督有真实生命关系的人吗?如果是,我一定会恨恶罪恶,追求过圣洁生活;我一定会勇敢地传福音,为主作见证;在逼迫与试炼的环境中,我也会靠主刚强,不妥协,不后退,不怕付代价。


 


祷告:亲爱的父,我们相信你是有主权的神,也深知在你至高的主权下我们有当尽的责任。我们凡事信靠,也凡事努力。主啊!求你叫我们一无挂虑,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们所要的告诉神。愿你将出人意外的平安赐给我们,又在基督耶稣里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奉主基督的名,阿们!


 


王峙军 牧师,生命季刊主编,“中国基督徒生命团契”总干事;“基要福音派传道人联盟”顾问牧师。


链接:https://web.cclife.org/View/Article/724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