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 December 2017

彼得前书4章17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

彼得前书

4:12 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
4:13 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
4:14 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 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
4:15 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
4:16 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 神。
4:17 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 神的家起首。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 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
4:18 “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
4:19 所以,那照 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17 彼得将神的子民在今世所受的痛苦,与恶人在永恒里所受的痛苦作一比较。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所说的时候,是指教会时代,始于五旬节圣灵降临,到教会被提时结束。神的家是指教会。在这世代,教会不断受不信者的审判。信徒在今世不断受苦,正如耶稣在世上的经历一样。
  若是如此,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怎样的结局呢?基督徒在今世行善也要受苦,不信的人因其不敬虔的行为在永恒里更要受何等的苦呢?
《马唐纳注释》
http://chajing.fuyin.tv/New%20Testament/60%201Pet/60FT04.htm


十一.因為審判的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是指何處?(彼前四17) 
這兩句話是承接上文,補充說明信徒應當為主受苦,藉此可以榮耀神的另一理由(彼前四16),因為凡一切的事,無論先後,神都必要審判,在此地指出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可有兩層的意思: 審判是從神的家--就是從基督的教會開始始(提前三15;來三6)。這個意思,原來是從舊約昭示而來,說到懲治是從聖所起,神的選民要因罪先受審判(耶廿五29;結九6;廿一3~4;摩三2)。彼得基於這一觀點,認為審判是從神的教會開始,而後進到別處。有人認為這種審判是指教會將來工作的審判(林後五10;林前三3-15;四5)。當教會被提至空中後,先要受工作的審判,然後不信者才受審判,而本節的首句「時候到了」,是表示那審判時候將要立即到來的意思(參太廿四33)。至於末一句「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意思是說,倘使那些受迫害受苦的信徒,神尚且注意他們的生活行為和工作表現,是否對主有忠心,能榮耀神(彼前二12;四10~11),先行審判;則對那些不信的人,其受審判的結局,更將不堪設想了(彼前四17下,18)。

因為時候到了--即認為這審判已經開使了,不是指將來,而是說當時的教會信徒,所受的逼迫和熬煉,所遭遇的苦難,就是表明神的審判起首了。雖然結局還沒有臨到,卻是那末世災難的起頭,是最後審判開始的階段了(彼前四7;參可十三8)。這審判最終的階段,誠然將在基督顯現再來的時候(彼前一7下;13下;四5)。現在他們正被苦難逼迫所磨煉的時候,尚且感到像火猛烈一般的難受,如此嚴厲深重;何況那些聽了福音而不信的人,他們在末日的命運,將是更加何等的慘烈而可怕呢(彼前四17下,18;路廿三31)。


G L O R Y P R E S S
大 光 傳 播 有 限 公 司

https://www.glorypress.com/devotional/BibleQA.asp?CID=1&SID=22&QAID=464




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得前書4:17)




彼得前書4章:「17 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 18 「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


在今天有許多信教信得糊理糊塗的基督徒、不曉得是從他們的牧師口中、或是在牧師講末日審判的時候缺席,就以為我們只要信了主就必因信得救、不用再被審判了;或者我還聽過一個講法、那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是無憐憫的,而基督台前的審判是論功行賞的,這兩種想法都是很錯的,給某些基督徒一些錯誤的安全感、不懂得再追求,就這樣讓很多基督徒要從恩典中墜落了。


彼得在這裡說:「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這就是告訴我們這些信耶穌的人、一樣也要接受審判、並且還要第一個先接受審判。那為什麼主要先從自家先審判起呢?就是要給那些不信從的人看到,證明這個審判是認真的、不是虛應事故的、是要讓他們先存戰驚的心的。


那會不會有人問:你怎麼能知道神不是讓所有的基督徒都得救呢?這裡18節不是有義人僅僅得救嗎?那我們是因信稱義的、最起碼也可以僅僅得救啊,不是嗎?我可以告訴你、絕對不會是這樣的、因為如果神的家的審判真的是讓每一個人都得救的話、那有什麼理由要先審判神的家呢?不是讓後面的人輕看這審判嗎?


所以絕對不會如此的,到了審判的那一天、主會認了那些有信德的基督徒,至於那些信德不夠的基督徒、主將不會認他們、讓他們去和外邦人一樣去受那白色大寶座那無憐憫的審判、雖然是無憐憫、但那絕對是公平公義的審判、神要藉著個人的行為審判個人,讓每一個人為自己所作的惡事付上代價。


這當然是大家都不想的啦,那麼接下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怎樣才算是有信德的?怎麼樣才能讓主認我呢?我們在過去提過天國是要努力進去的(路加福音13:24;馬太11:12 ),還有天國是要給遵行父旨意的人進去的(馬太福音7:21);我們今天要來談談因為另一個條件「信德」、因而得救的人是怎麼樣的情形。


主在聖經當中有一處提到了有信德的人,並且給門徒們、以及後世的我們發出了一個挑戰:看我們能作到嗎?這被記在路加福音18章「7 神的選民晝夜呼籲祂,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申冤嗎? 8 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申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


「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這樣子的挑戰、說明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晝夜呼求神、給他們申冤;這和第四章一開始所提的、為義受苦、為主名受辱的人又連在一起了,也和主在登山寶訓中為義受逼迫的人也連在一起了;原來聖經真的是前後一致貫通的。


主說這些人晝夜呼籲祂,表示他們並不因為主沒有及時搭救他們、就失了信心;他們相信主必拯救、即使在今世不能活著看到、在審判時主必為我們申冤。他們不會因為主沒有給他們申冤、就自己動手報復,他們寧可自己受虧損、也遵守主的教訓而不去犯罪報復,或是因為絕望而開口咒詛,像先知約拿、以及以利亞那樣求死、耍無賴。


真正有信德的人、就算主過了許久沒有為我們主持正義、也只是滿懷信心的盼望等待著,他知道主必定會給他申冤,主必定會給他補償,這樣的信心至死都不改變。


主在那一段話中有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是:「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申冤嗎?」這句話透漏了祂還沒有為我們申冤的緣故,並不是因為在等待時機,祂的忍耐是為了我們;忍耐惡人行了惡、卻不立即報應他,並不是因為神沒有能力如此作,而是為了要操練我們的信德,或是要讓世人得救的緣故。


在聖經裡有一個人曾受過極大的考驗、而且他並沒有完全過關;他不敢開口犯罪得罪神、但他已對神必會為他主持公道、已經失了信心;這個人就是約伯。在新約中保羅要我們在逆境中也要感謝神、讚美主,那就是一個更有信心的表現。而我們光是知道也並沒有用、事情臨到自己時還要行的出來。


http://timchenlife.blogspot.my/2017/05/417.html

http://www.fundamentalbook.com/article221.html

Tuesday, 21 November 2017

第十三讲(F)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 --"向空说话"--


  简介

  我们的这个《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小系列所学习的圣经章节,主要是《哥林多前书》十二至十四章。在最后的这两次里,我以第十四章来结束我们的讨论。我知道这个小系列已经拖得很长,但我认为我们用以经解经的方法来研读这一章圣经是很有益处的。因为这一章也是灵恩派所引用的最重要的经文,因此我们要来查考一下,看看这些经文里到底是在讲什么。

  我们会发现,保罗在这一章里的主要目的,是强调教会的秩序。在第十二章里,他谈到了圣灵的恩赐、它们的作用和它们所带来的益处。在第十三章里,他论到了爱,谈到了运用这一切恩赐所应有的态度,那就是:爱。在第十四章里,他所讨论的概念是教会里必须有秩序,特别是在超自然的、启示性的恩赐事上;这些恩赐所传达的是神的思想和心意。前一次我们提到过,保罗写这些经文的目的并不是在论述神迹奇事是在继续还是会停止。保罗没有说,最后一位使徒离世之后,神迹就会停止;他也没有说,它们会一直继续下去。论述到这些事的时候,我们会采用推论的方法,也就是来看这些经文所含的必然意思。

  这些恩赐是会继续呢?还是会停止?到底哪一种观点更有力?我们会在这一章经文里看到。今天在教会里盛行一时的神迹奇事是与这一章圣经明明相违背的。今天灵恩派所主张的,是与这一章圣经明明相违背的。我们也会发现,这章圣经的根本特征本身是不赞成神迹恩赐一直继续下去的,因为神迹奇事是历史中已经发生过的特殊事件(我们在下个礼拜会专门谈到这点)。我们将会发现,神迹就是神的国从以色列转移到教会的征兆(太 21:43)。

  在学习这一章圣经的时候,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方言、先知讲道、知识的话语--这些启示神思想、心意的话语的恩赐。今天常听到有人说:神"告诉"他某某人有某种病痛……等等,他们把这解释成为"神的启示"。当先知说话时,他们宣告说:"耶和华如此说……",神的话就从他口中而出。假如我们相信这些神迹还在继续,那么我们就必然不相信圣经是神向人类启示的唯一的、无误的、权威性的信息。这是那些相信神迹仍在继续、同时又宣称圣经是唯一权威的人无法躲避的窘境。假如我一方面相信圣经是神对人唯一的、无误的信息,另一方面我又在不断收到那临到撒母耳的、临到彼得的、临到保罗的信息,那么我就不能把圣经看作是唯一的权威;我只能把圣经和今天"先知"的话同样看作是"神的话"。这就是问题所在!这是个极大的问题;至少我在学习中发现,这是个极大的问题。我想听一听对这种矛盾的观点有力的辩护。今天崇拜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在主日学的时间里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回顾


  在我们读到有关神迹恩赐是否停止的经文时,我们会进行一些讨论;但让我们怀着祷告的心来寻求、查考这一章经文里明白无误的教导。因此,今天早上我们首先要来看的是《林前》十四章1-19节里的五点主要教导:

  1.真正的属灵要求的是理解。保罗在这一章里整整七次提到了理解的必要性。我们应避免任何一种企图让人放弃思考、理解的观点。你是否理解,是否明白所发生的事?这是本章的要点。
  2.我们要来察验那种所谓个人的祷告语言的观点。我们要来查考的正是被人用来证明这种观点的经文。
  3.方言与翻译。哥林多教会里的方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会试着来推测、讨论一下当时所发生的事。
  4.用灵祷告与用悟性祷告(或作用理解祷告)
  5.我们在敬拜时应该怎样接近神?我们来到教会聚会敬拜神,应该存什么样的心思意念?我小时候不是在教会长大的;信主之后我来到教会,在敬拜时当我看到其它人闭上眼睛处于一种默想的状态,我就在想:他们在做的是什么?我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当我们唱诗歌的时候,是看着歌词一边唱一边思考它们的意义呢?还是应该让自己的头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我对诗歌中关于神的概念是以我有限的能力来思想,意识到这是何等伟大的概念,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同时又是如此伟大可以叫我们来表达呢?还是我们应该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让自己的灵离开身子而成为一种超然的状态?

  讲道高于其它恩赐——真正的属灵要求头脑明白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经文吧:

  1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2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即听懂他];然而他在心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3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4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5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林前14:1-5,黑体字为我所强调的)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父神啊,我们切切祷告,求您叫我们理解您的话语,叫我们对方言、预言、知识的话语有个正确的理解。父啊,求您使我们知道怎么来接近您,叫我们按您的要求来接近您这位永活的真神。我们祷告,靠着您的灵,让我们有正确的、满有爱心的态度,使众圣徒得造就,使您的名得荣耀。奉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神的思想与心意


  许多宗教(包括基督教中的大部份)在追求与神的关系上靠的是神秘、热情、感觉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反理性或无理性主义。他们说,神太大,绝不像其它事情那样可以让我们认识。因此,我们就寻求一种与我们在其它任何交流方式上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和神交通。理由是:神就是神,我们绝不能用与人交往的方式与神交通。

  可是,神是怎么向我们启示祂自己的呢?神是以父亲来向我们启示的,因为神知道我们的软弱、有限。祂说:我是你们的父--好叫我们来联想,因为这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有人说,"因为神是无限的,那么神就是不可知的。"这是一种错误概念。这里有一个定量与定性的差别。从定量上说,神是无限的。比如说,祂的知识是无限的;即使我们将来到了天上,在荣耀里,我们也不会成为神,不会成为无限的。但是,从定性上说,神的知识并不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2+2在我们等于4,在神也等于4;不然的话,我们怎么可能知道任何关于神的事呢?假如关于神的最基本的概念对于神和对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神就成了完全不可知的了。举个例子说:我可能不懂棒球的所有规则(定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棒球就一点儿也不知道(定性)。当然,裁判懂得所有的规则,但是观众看到全垒打的时候,都知道这是全垒打(棒球比赛中将球击出场外直接得分)。热情与感觉有它们的位置,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与正确的理解相比,它们处于次要地位。

  《林前》十四章一开始,保罗再一次提到了十三章的主题--爱,并且继续他对属灵恩赐的教导。在所有的恩赐中,先知讲道是最重要的。对于教会来说,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知道神的思想、心意更为重要。神通过先知讲道,满有恩典地向人启示祂的父亲般的特征、祂的圣洁、祂的公义、祂的怜悯,等等。正是通过先知的话,我们才知道神的这些属性,才知道神的思想、心意,我们才知道祂配得一切的荣耀与颂赞。知道这些事也造就、鼓励、安慰神的儿女(林前 14:3)。假如没有先知讲道,没有神的思想、心意,我们就完全失落了,我们就不知道任何东西。

  作为基督徒,看到这个世界如此缺乏对神的思想、心意的知识/认识--这种缺乏是人的悖逆引起的(罗1:21;弗4:18)--我们感到很伤心。这种缺乏的后果就是堕胎、同性恋、色情书刊等等。比方说堕胎吧,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就是不知道"胎儿也是人"这个简单的概念。你简直就与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结果就是屠杀数以百万计的胎儿。在这一切的事上丢弃神的思想、心意,已经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因此,作为基督徒,我们永远都不可离弃先知的话,因为那是神的思想、心意。它们永远都应该居首要地位;它们是教会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神通过祂的话向我们启示的客观真理,是我们作一切选择、一切决定的基础。

  保罗的第一个要点是:先知讲道比方言重要。为什么先知讲道比方言重要?因为人可以理解。保罗在后面还会继续强调理解的重要性;他也会指出,那种所谓"避开、绕过人的思想"的"属灵活动",是一种愚拙的行为。

  我们面前的这段经文是圣经里有关方言的最详细的教导。有几点我们应该提一下。"方言"到底是什么?这里是圣经对"方言"唯一下了定义的地方。我们可以到字典里去找"方言"的定义;我们也可以到六十年代或当代的灵恩派声明中去找。但我们到底以什么作标准呢?当然是圣经!五旬节神所赐下的方言恩赐是一种超自然的说外国语的能力。除了圣经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里的定义之外,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找出一个不同的定义来。保罗从来没说过"论到方言的特殊或者特别的恩赐……。"方言只有在这里被下过定义;这是保罗所定义的。除了代表"外国语言"之外,我们没有理由想到不同的"方言"。

  保罗没有批评第一世纪教会运用方言,但他明确地将先知讲道置于更重要的地位。"除非方言被翻译出来"--这就表明方言是未经翻译过的先知的话。我们会看到,方言不翻出来是无用处的。


  个人祷告语言?


  有人把这段经文拿来辩论说,另外还有一种个人祷告的方言,也就是个人在家里祷告所说的"祷告方言"。

  首先,这种说法与我们已经学习的圣经是不符合的(林前12:7,14:12)。恩赐是为了肢体间彼此造就用的。我们说到过那个转送礼物的例子:礼物是为了别人的好处,而不是为我自己所享用的。我们都知道使徒保罗有时用讽刺来作为教导工具,特别是对哥林多教会。《林前》四章10节:"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就完全是用讽刺口吻教导他们的。我认为保罗在这里使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我不认为保罗这里是在认同什么个人私下祷告的语言,而是嘲笑那些用神的恩赐来抬高自己,目的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他们自己的人。"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林前 14:2)--他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假如你想要来教导神,你就回家去教导吧!"我认为使徒保罗在这里使用的就是这种讽刺。

  加尔文在这段经文的注释中说:

  人在教会里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为了众人的益处。让那种给某些人出风头留地步的个人好胜心远离我们吧!当然,保罗在这里是以宽容忍耐的语气说的。一旦好胜心占了上风,说出来的就是空话,里面的良好愿望便不复存在。实际上,保罗是命令那些只注意他们自己、想要表现一番的人从众信徒中间走开。

  当保罗论到神秘性的时候,他指出:"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这里有一种嘲笑,就好象说:"你自己去帮助自己、造就自己吧!"他是以一种严厉批评的口吻说的。他一直在教导说,恩赐的目的是帮助别人的;"你要是为了自己,你就回家去说个人祷告语言,造就你自己吧。"

  你们能听出这里的讽刺口吻吗?保罗不是在这里教导人去用人的正常语言之外的什么"祷告语言";他没有教我们放弃语言。我认为,他也不是真地在鼓励说方言的人回家或者私下说方言。

  假如有人不正确地运用好客的恩赐,保罗说的就是:"你回家去好好款待你自己吧!"这时,讽刺的口吻就更容易听得出来了。你也可以用其它的恩赐来代替一下;比如鼓励人、怜悯人,等等,那么这句话就成为:"你回家去鼓励你自己、怜悯你自己吧!"只要把其它的恩赐替换进去,就很容易看出讽刺的口吻来。不知怎么搞的,我们都当真了--把"方言"当作是保罗真的教导了。

  我小时候常常向父亲要钱。当时我大概六、七岁,有一天父亲为了教育我,递给了我一张10元的钞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哪!),对我说:"去吧!你去花。"他希望我会明白他的意思,知道羞耻,把钱还给他。可我却真地把它花了个精光!

  我们在读这些经文的时候感到,保罗要我们真的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应该成熟起来。在十三章里,他说:"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大人,就该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林前 13:11)。


  没有调子的声音


  弟兄们,我到你们那里去,若只说方言,不用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给你们讲解,我与你们有什么益处呢?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若吹无定的号声,谁能预备打仗呢?(林前14:6-8)

  如果说现代教会里方言(就是那种含糊不清、无法明白的语言)是不符合圣经的,这段经文就是证明。顺便说一下,我用"含糊不清、无法明白"并非含有讥笑的意思,只不过如实描述而已。绝大部份灵恩派的神学家的确相信这种含糊不清、无法明白的方言,但他们认为许多教会运用得不合宜,应该翻译出来。这是我想要说明的一点。但他们在灵恩运动中只是极少数。我去过灵恩教会,他们人人都在讲"方言",没有翻译,谁也不知道别人在说些什么。这里保罗的论点是:你若不明白所说的是什么,那么所说的就毫无益处。他重复指出,不能叫人明白,就毫无用处。军号没有音调,士兵怎么知道干什么呢?根据这段经文,即使是在方言恩赐存在的时候,假如不翻出来,不叫人明白,不讲或不教导出来,方言也是毫无用处的。


  向空气说话


  9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10世上的声音,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意思的。11我若不明白那声音的意思,这说话的人必以我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为化外之人。12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林前14:9-12)

  "方言"(外国话)不仅仅是可以明白的,而且保罗说是"容易明白的"。这是保罗的告诫。倘若众人听不懂,那么你就是在向空气说话了,你所说的毫无益处。我大概不需要解释什么是"向空说话"。你们见过蒸汽机的人都知道,一拉汽笛就会听到"汽……"的一声鸣叫,吐出一团蒸汽,但转眼之间便消失了,连一片云都不如。那就像是说人不懂的语言一样,毫无价值。第10节保罗说,人口里出来的声音,假如能使人听得懂,才能称为语言。所有的语言都有意义,因此才被称为语言。

  在这一章里,看上去保罗所说的是指哥林多教会里大家因为不正确地说话--不是含糊不清,而是同时说不同的语言所造成的混乱现象。这就是当时所发生的问题。你们在读这段圣经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哥林多教会里到底发生的是什么事?保罗说到了会中的妇女,说到了人们讲方言,说到了翻译,说到了知识的话语等等各种各样所发生的事。假如你初来乍到哥林多教会,走进去,里面会是个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在教会里可以看到牧师讲道时,边上会有人用手势为聋哑人翻译,但这并不太影响听众的注意力。

  当时的哥林多是个多文化的港口城市,说各种语言的人都有。哥林多教会里可能有十几个方言恩赐的人同时在用不同的语言说话,另外一些人在用他们翻译的恩赐向坐在下面不同族群的人翻译,其结果当然是一片混乱。保罗在此教导,将说话和翻译的人限制在二、三个人,好使教会里有秩序。比如说,三个有方言恩赐的人用希腊语、法语、西班牙语讲说,而会众中有人只会说德语、意大利语和英语。他们听不懂所说的,翻译就把希腊语翻成德语,法语翻成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翻成英语。人人都能明白,这就是保罗所关心的。假如十几个人同时说,十几个人同时翻,若有外人进来,就会以为大家疯了。我认为这就是保罗所指的。

  我们在12节里又看到,恩赐是为了造就众人的。神赐人恩赐是为了叫别人受益。小孩子去参加生日晚会,妈妈交给他们礼物,目的是要让他们去送给主人。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很难学的功课,就好象以前我们用到的那个转送礼物的例子。但那个例子并不是很好的例子,因为我们常常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转送给别人。保罗要纠正的,是那种一头扎进恩赐里、自己享用的孩子般的观念。


  用灵祷告?我怎能阿们?


  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你感谢的固然是好,无奈不能造就别人。(林前14:13-17)

  这段话是不太好懂,让我们来好好看看。难道保罗在这里真是在讨论两种不同的祷告--用灵祷告、用悟性祷告吗?根本不是!我认为他做的正相反--他是在强调说:我们不应该这么做。

  在这段经文里,在教会中以灵祷告的人是在运用方言的恩赐(14:14),用外语祷告。假如一个希腊人用西班牙语讲话,在座的西班牙人得造就,他本人却不明白他自己所说的,对他本人就没有益处(14:14)。因此,他就不该祷告;或者有人可以翻译出来,他自己也能明白。保罗在这里不是论到说有两种不同的祷告;他是在指出运用恩赐(无论是祷告、唱诗或者教导)时自己若不理解,是不完全的。这是他在这章经文里一而再、再而三所强调的。

  你可以走进一个看上去很像基督教的聚会中去;保罗这里所说的是,假如你不明白他们所说的,你就不能说"阿们"。你走进去的很有可能是一个异端。有一次我与一位牧师一起吃午饭,谈到的就是这件事。他是个很不错的人,他说:"我可以走进一间教会,即使听不懂他们所说的话,假如我能感觉到他们是在赞美神,我就可以说'阿们'。"我就以这段经文,说:"那是不行的。因为你怎么知道这不是摩门教(或"东方闪电")的聚会?保罗说,除非你明白所说的是什么,你是不能说'阿们'的。"

  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14:18-19)

  这是保罗的画龙点睛般的强调。他不是在禁止说方言(至少不是在这个第一世纪的教会里);他自己也说方言。毫无疑问,他也将自己置身于这条规定之下。有些人说,"你看,使徒保罗也说方言。既然他没有提到在教会说方言,那么方言就是他的个人祷告语言了。"我们不知道保罗是否在教会讲方言,但我们不可忘记保罗是位伟大的宣教士。在他到各地向不同种族的人的宣教过程中,他一定用了方言的恩赐,所以你不能说方言是他的个人祷告语言。我们又一次看到,不能明白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他已经一再强调过了。当保罗说他宁可讲五句能够听得懂的话,也不说一万句方言,他当然不是说方言只有二千分之一的价值。圣经里用"一千"、"一万"时,代表的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可以是个无限大的数。这里他说的是:不能明白的话毫无价值。任何一个时代教会里那些说含糊不清、不能明白的话语的人,都应该好好来听听保罗的这个教导。

  六十年代有首歌,至今想起来还有点感叹不已。歌中唱道:"我们本想好好谈个透,却被口里的字给堵了路。"没想到这竟成了今天教会对方言的观点;他们说,"神赐给我们方言,因为我们有限的智力、有限的词汇不能表达我们的感情,所以我们就说方言"云云。但圣经并没有支持这种观点的教导;圣经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地方说,方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言语无法表达或者说这时你和神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美好了。

  说话不能让人明白就不是恩赐。保罗在这里重复多少遍了:你说那些含糊不清、听不懂的声音,就是在向空气说话了。你这么说,或许自己感觉不错,但这不是方言的恩赐。


  教会敬拜


  既然保罗这里的上、下文是关于教会敬拜的,就像我们现在聚在一起一样,我们必须懂得,神要我们用秩序来接近祂。祂给我们规定了我们应该怎样聚会、应该怎样敬拜祂(这点我们留到下次再讨论)。现在,我们看到了那种说"你怎样敬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敬拜谁"的论调与以圣经为本的基督教相去何远!

  福音是个消息,是个好消息--消息是关于所发生的事件的。神做了美好的事:祂创造了我们,救赎了我们。创世是真实的事件;人堕落是真实的事件;基督的十字架是真实的事件。祂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些荣耀的事;我们应当为此称颂祂。

  我们应该谨防任何以"属灵"的名义来混淆这些福音内容的任何形式的"基督教"。

  让我们一起祷告:

  父神,我们知道您在每一个方面都何等地高于我们!您的无限是我们所不可企及的。但是父啊,您已经从高天降下,让我们可以知道您所想让我们知道的事。您赐给了您的教会各样恩赐,好叫我们更好地理解造我们、救我们的神。我们切切地祷告,要来努力追求这些荣耀的事;我们切切地祷告,让我们充满热情而不是冷漠无情、没有生命。我们求您叫我们在知道了您为我们做的一切之后,心里充满激动与感恩,让我们决不将您赐给我们的好消息搁置一边,甚至丢弃,特别是不要让我们以属灵的名义来这么做。愿我们努力寻求更多地懂得,好使我们的心被光照,体会您对我们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奉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http://cclw.net/book/meizhongbuzhu/htm/22.html

Saturday, 18 November 2017

馬太福音7:21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 ;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馬太福音7:21 凡 稱 呼 我 主 阿 , 主 阿 的 人 不 能 都 進 天 國 ; 惟 獨 遵 行 我 天 父 旨 意 的 人 才 能 進 去 。22 當 那 日 必 有 許 多 人 對 我 說 : 主 阿 , 主 阿 , 我 們 不 是 奉 你 的 名 傳 道 , 奉 你 的 名 趕 鬼 , 奉 你 的 名 行 許 多 異 能 麼 ?23 我 就 明 明 的 告 訴 他 們 說 : 我 從 來 不 認 識 你 們 , 你 們 這 些 作 惡 的 人 , 離 開 我 去 罷 !

唯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那什麼是天父的旨意呢?

﹝文意註解﹞「不能都進天國」主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祂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主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啟二23)。祂知道有許多人只用嘴唇尊敬祂,心卻遠離祂(太十五8)。像這般有口無心的人,當然不能有分於天國。 「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天國是神掌權的範圍,一個不遵行神旨意、卻隨己意而行的人,他乃是不一個不服神權柄的人,他當然不能進到天國裏面。 
﹝話中之光﹞(一)跟隨主不能光在口頭上(「主阿,主阿」),須有實際行動(「遵行天父旨意」)方可。 (二)神的國和神的旨意是有密切的關係的(太六10);惟有遵行神旨意的人,才算真正活在天國的實際裏面的人。 (三)人不能以工作來代替順服;沒有一個人可以靠勞苦忙碌來代替順服神的旨意。 (四)除非遵行祂的旨意,否則主必棄絕人一切的事工。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40Matt/40CT07.htm

我从来不认识你(七21~23)
  七21 主耶稣跟警告那些假称已认祂为救主,却未曾悔改得救的人。称呼耶稣“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只有那些遵行神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遵行神旨意的第一步是相信主耶稣(约六\cs1629)。
  七22,23 当审判那日,有许多非信徒站在基督面前(启二○11~15),诉说自己曾奉神的名传道、赶鬼、行许多异能。可是,他们无论怎样郑重声明,也是枉然无用。耶稣要明明的告诉他们\cs8,祂从来不认识他们。
  这些经文让我们知道不是一切的神迹都出于神,也不是所有行奇事的人都得到神的认可。神迹不过是指能行出超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来自神或出于撒但。撒但可以授权他的差役,让他们暂时赶走邪灵,为要制造假象,使人以为神迹是出自神的。他不会使他的国分裂,只不过为将来设下更厉害的圈套,进行攻击吧了。
《马唐纳注释》http://chajing.fuyin.tv/New%20Testament/40Matt/40FT07.htm

我相信遵行天父旨意的第一步是要认罪悔改,接下来是相信耶稣,相信神会赦免你的罪。

21. 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口头上的敬拜是不够的:“凡称呼……不能都。”我们可能相信我们主的神性,我们可能用“主阿,主阿”这样的话尽极大努力反复确认这一点;但是除非我们行出父的命令,否则我们就不是真正敬拜子。我们可能承认对耶稣的义务,称呼他“主阿,主阿”,但如果我们从来不实际行出这些义务,我们的承认又有什么价值呢?那些被我们的王接入他的国的不是那些信仰只是在口头上和礼仪上的人,而只是那些在生命种彰显出真正门徒的顺服的人。

22, 23.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如果正统的信条单独树立,它是不能救人的,如果有正式的立场和事奉相伴,也不一定就能拯救。那些人说,“主阿,主阿”,除此以外还辩护说,他们奉他的名作先知讲道。如果传道人不行出他所传的,在全世界的传道都救不了他。是的,他可能很成功, — 成功到了很高的地步,“奉你的名赶鬼”,然而,没有个人的圣洁,那赶鬼的要把自己也赶掉。所夸耀的成功可能在不同的方面令人惊奇 — “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然而这个人可能不为基督所认识。这里三次用“奉你的名”做一切事情来形容这个人,然而这位他如此随意,如此大胆使用他的名的主,是根本不认识他,不容得他留在他的面前。主不能忍受那些称呼他“主阿,主阿”,然而却行恶的人留在他的面前。他们对他说他们认识他;但是他要“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这给我,还有其他人,多么严肃的提醒!除了真心行出父的旨意,没有什么可以证明我们是真正的基督徒!我们可能为全部人所认识,有很大的属灵能力胜过鬼魔和人,然而我们的主可能在那大日不认我们;可能把我们这些他不能容忍见到的假冒之人赶出去。
(司布真圣经注释)
http://www.jdtjy.org/d/book/cjzlzh/nr/40-%E9%A9%AC%E5%A4%AA%E7%A6%8F%E9%9F%B3%E6%9F%A5%E7%BB%8F%E8%B5%84%E6%96%99%E6%80%BB%E6%B1%87/7540-2858-8997-7903.html

7:21-23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若说称呼主不过是信仰的必要条件,那么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可以说是信仰成长的充分条件。因为信仰超越对耶稣的单纯的知识,意味着顺从。因此本段经文表明,与所有不信的人一样,只是在知识上认识耶稣的不完全的信徒,也被定罪。
《精读本圣经注释》
http://www.godcom.net/chajing/New%20Testament/40Matt/40%E7%B2%BE%E8%AF%BB%E6%9C%AC%E5%9C%A3%E7%BB%8F%E6%B3%A8%E9%87%8A/40JT07.htm

马太亨利圣经注释(2128页): 基督在这里指明,仅在口头上称基督为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若要得到幸福,就必须完全地信靠基督;要悔改己罪,过一个圣洁的生活,彼此相爱。这就是基督的旨意,也是为了使我们成为圣洁。
https://books.google.com.my/books?id=dsmVBwAAQBAJ&pg=PA1390&lpg=PA1390&dq=%E5%87%BA%E4%BA%8E%E4%BA%BA%E7%9A%84%E5%BF%85%E8%B4%A5%E4%BA%A1%EF%BC%8C%E5%87%BA%E4%BA%8E%E7%A5%9E%E7%9A%84%E5%BF%85%E5%85%B4%E6%97%BA%E3%80%82&source=bl&ots=ydr4Ewt6Gf&sig=z5yiB3qf9o-Uhws3um4kDzcT0aw&hl=en&sa=X&ved=0ahUKEwjEzNH6gcPXAhUO5bwKHS5QDVA4ChDoAQgrMAA#v=onepage&q&f=false

Thursday, 16 November 2017

出於神的必興旺,出於人的必衰敗?

他必興旺,我必衰微。這是出自約翰福音3:30 施洗約翰提及自己和耶穌的關係。那這個標題的文字呢?那就是全能神教會(也就是東方閃電)向我宣教時所用的話,僅僅把衰微改為衰敗、他們的文章就在 Google排名上大幅提升,佔住前五名的位置。有時候我們搜尋聖經的經文,會在中文聖經網上找到,其實那就是全能神教會的網站,大家要小心。好了、回到 "出於神的必興旺,出於人的必衰敗",他們是怎麼說的呢?他們的論點就是:如果不是出於神,全能神教會能在中國的土地上如此廣大的傳開嗎?你們說呢?

當他們問我這個問題時,當時聖靈就感動了我,我就對他們說:有人在一千四百年以前就領先了你們,那就是流傳甚廣的回教,到現在有很多億人信回教。但是基督教從那以後並沒有衰敗,反而是開支散葉、更加興盛。回教的例子只能說明人可以在一段時間之內欺騙部份的人,所以全能神教會可以欺騙少數人也不足為奇。

那我們今天來看看出自聖經、施洗約翰的原文是什麼意思:
27 約翰說:「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什麼。 28 我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見證。29 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他必興旺,我必衰微。」

施洗約翰的這段話只說明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他和耶穌的關係,不能解釋神和人的普遍關係,更不會是出於神對人的看法。神不是向我們顯現來證明自己是超越人的、神完全無需如此做。祂是自有和永有的,祂要興旺就有興旺。只有人在感悟到神的偉大之後,才可能會說出施洗約翰的那句話。但是會說出 " 出於神的必興旺,出於人的必衰敗。" 這絕對是一句出自人的話,而且這是出自東方閃電,證明她也是人,還是一個說謊褻瀆真神的人。

今天世上的教會,有不少就像全能神教會那樣看重的是教會人數的增長,很多牧師會避免講悔改、潔淨等讓人聽了不舒服的話題,專注於講神的慈愛與祝福。他們發現那樣做,教會的羊不但不容易走迷,反而還會增長;奉獻會變得更多。於是他們就這樣不是依靠傳講神的真理來吸引人,只是因爲宗教化經營的成功而換來的增長。信徒來是為了信教得祝福,而不是為了神。這種教會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是在抵擋神。

當教會中最受歡迎的是神的祝福,神的醫治等等;而不是神自己時,這就已經不再是合乎神心意的教會了。就像是耶穌行過五餅二魚的神蹟後、耶穌看見人群聚集找他時所在約翰福音六章:26所說的:「耶稣回答说:『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并不是因見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飽。」

多人想要吃餅得飽、這不是耶穌想要的;人多就是出於神? 興旺就是出於神?這不是神所應許的,乃是人自己以為的。神所在乎的,是教會能否興起能夠真正傳揚神福音的僕人,與真正能夠被選上得救的人數。教會人數的多少,在永恆之中只是一瞬間,只有真道在永恆之中永遠不變。請牧師們忠於神的真道吧,請信徒們警醒,不要去不講真道的教會吧,免得擔誤了自己的永生。

http://timchenlife.blogspot.my/2015/11/blog-post_55.html

Saturday, 11 November 2017

第二章 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

本章的目的是在考虑基督徒传福音工作的性质,我们这种考虑是以所同意的神在救 恩中的主权性为前提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论题。所有神学上的论 题,对那些稍不小心的人,都可能成为陷阱;因为神的真理从不像人所想的那样简单; 尤其本题比一般的题目更为复杂。这是因为要把这个题目想通,我们必得涉及在圣经启 示中的背反律(Antinomy)或言二律背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有限的、败坏的心思是 最容易走入迷途的。
  什么叫二律背反呢?根据「牛津简明字典」的解说:「二律背反乃是在两个似乎都 是相等合逻辑的,合理的或必然的结论之间的矛盾。」可是为了本章的目的,这个定义 不算十分正确。在「矛盾」二字之前应当加上「外表上的」字样。因为在神学方面来 说,「二律背反」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其要点并非真正矛盾,乃是在两项显 明的真理之间的表面上的相反或矛盾。每当两项原则并立的时候,在表面上看来,两者 是不相协调的,然而又都是不可否认的,就有了「二律背反」性。双方都有令人相信的 充足理由;都根据清楚而确实的证据;但你却想不通怎能令两者符合呢?在每一项的本 身上看,一定是真实的,但你却无法看出二者同时都是真实的。容我举一个例子。现代 物理学对于光之研究,就面临着一个「二律背反」的情形。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光是有光 波(Waves)组成的,同时也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光是有微点(Particles)组成的。光怎 能同时是光波又是微点呢?这似乎是无法理解的,但确有实据,所以二者都不能因偏爱 其一而排除其二。亦不能将一个按低或以其一而解说其二;两个似乎矛盾的立场,必须 被共同持守,而且二者都必须被认为真实。无疑地,我们的心思难以接受这种必要性, 但是如果我们要忠于事实,我们并没有逃避之途。
  「二律背反」与「似非而是」(Paradox)是不同的。「似非而是」是一种说话的方 法,是咬文嚼字的把戏。是一种把两个相反的意思联合在一起的一种说法,或是似乎是 说有,其实是说没有的妙语。许多有关基督徒生活中的真理,都是以似非而是的说法来 陈述的。例如某一祈祷书上说:「关于神的事奉是完全自由的」;人藉着成为奴仆而得 自由。保罗论到自己的基督徒生活经验,提到好几次这种似非而是的话:「似乎忧愁, 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 刚强了。」(林后6:10;12:10)。但似非而是的要点是这样:造成表面上之矛盾的并 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说法。相反仅是用字上的,而非实际上的,稍费思索,此似非而是 即可消除,此同一概念即可用较为清楚的文字表达出来。换言之,似非而是总是可有可 无。再看以上所引用的例证。在那祈祷书上满可以说,事奉神的人不受罪的辖制。保罗 在哥林多后书六章十节里满可以说,在环境中愁苦,仍能在神里面喜乐。这是在他的经 历中时常连在一起的,又可以说他虽无产业,在银行里没有存款,但一切都属于他,因 为他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万有之主。在林后十二章十节他满可以说,当他愈发感到肉 身软弱的时候,就愈发觉得神加给他能力。这种说法比似非而是的说法是不灵活而呆滞 的,但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因为似非而是的说法,不过是表明你怎样会运用词句而 已;这种运用就是文学上的技巧,并不暗示你所描述的事实有任何矛盾的象征。
  似非而是的说法也总是能了解的。讲者或笔者,用似非而是的说法来传达他的意 思,为的是叫人记忆,激起人对这些概念的思想。接受这似非而是的意思的人,在反复 思想之后,必能解开这似非而是的迷,否则对他可真是自相矛盾,因此也就毫无意义 了。一个不能了解的似非而是的说法,就是名词上的矛盾。因此,不能了解的似非而是 的说法,乃是毫无意义的说法。
  可是,在对比上来说,「二律背反」既非可有可无,也不是能了解的。它不是言语 上的说法,乃是在两个事实的陈述之间可以注意得到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故意造出 的;而由事实所爆发出来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能解决的。这不是我们所发明 的,我们也不能解释。这也是无法解脱的,如要解脱,就非把真事说作假事不可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置二律背反呢?我们应当接受这事实,并且试与之共处。不要以 表面上的矛盾是真的;以这外表上矛盾归之你自己知识的欠缺;不要以这两项原则为敌 对的,而作两者之间的选择,要承认你现在不能了解,但两者必互相补充的。因此要注 意,不可使两者敌对起来,也不可从任何一方作演绎上的推理,(注一)。如果这样, 一定会损害另一方面,(根据同一理由,这种演绎的推理一定也是正确的)。(译者 按:这意思是说,我们不能从两项表面似乎敌对的真理之一,本着一般的原理而推出一 个特殊的结论:例如有人说,神既然预定人得救,因此就说,人就没有自由,对得救与 否不负责任;相反的,如果说人有自由意志,因此就说,神的预定是不合理的,这样从 两者之一的推理,必定侵犯其他的真理或原则。)要应用每项原则在它自己有关的范围 内(即那划分原则的证据所不涉及的范围中)。要注意这两项真理之间的关联及其思想 的范围,使你想出两者之能和平共存的事实来,要知道事实本身已证明包括了这两个似 乎背反原理。这就是处理「二律背反」的方法,不拘在自然科学中,或在圣经中,都是 如此。据我所知道的,这现代物理学处理光之问题的办法,基督徒也当照样去讨论圣经 教训中的「二律背反」。
  本章所论的「二律背反」,就是在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之间的外表冲突(其实不是 真正的冲突),用更合乎圣经的话来说,就是神为王所作的事与神为审判者所作的事之 间的外表冲突。圣经告诉我们,神为王,神按照他自己的永旨来命令并统治万事,人的 行动也包括在内。(参看创45:8;50:20;箴16:9;21:1;太10:29;徒4:27;罗 9:20;弗1:11等)圣经也教训我们,说神为审判者,他要每个人为其选择和自己所走 的道路负责任(太25;罗2:1-16;启20:11-13等)。如此说来,听福音的人要为他们 的反应负责;如果他们拒绝福音,他们是不信而有罪。「不信的,罪已经定了,因为他 们不信……」(约3:18;参看太11:20-24;徒13:38-41;帖后1:7-10等)。保罗受 福音的嘱托,他要为福音负责;如果他忽略了他的使命,他要为不忠职守而受罚。「我 是不得已的,我若不传福音,就有祸了!」(林前9:16;参结3:17起;33:7起)。神 主权和人的责任,是在同一本圣经中,一并教训给我们的;有时甚至在同一节段经文中 (例如路22:22:「因为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复人子的人有祸了!」参看徒 2:23。)两者都并有属神的权威;所以二者均为真实。因此二者必须同被持守,不可使 二者互相敌对。虽然人是负有道德责任的,但他也受神的管理;虽然人受神的管理,但 他仍然在道德上负责任。神的主权是一个现实,人的责任也是一个现实。这是一个显明 的「二律背反」,就是根据这一点,我们要来思想传福音的问题。
  这件事对我们有限的头脑来说,当然是难以索解的。这似乎是矛盾的,因此我们立 即的反应就称之为荒谬不经。保罗在罗马书第九章就注意到这点:「这样你们将对我 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反抗他的旨意呢?」(19节)如果神(为我们的主)预 定了我们的行动,他怎能作我们的审判者又定我们的罪呢?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对的。注 意保罗是如何回答的。他并没有企图证明神作事的合宜性;反而斥责这样发问的人。 「你这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辩呢?」反对的人应当学习的是:他是一个受造者和 一个罪人,他根本没有权利去指责神所启示的方法。受造者不能对造他的主作不平之 鸣。正如保罗又说,神的主权是全然公正,他处置他的受造者的主权是绝对的(罗马9: 20起)。在本书的前部,他已经指示神审判罪人是全然公正的,因为我们的罪实在应得 着的判断(罗1:18起,32;2:1-16)。保罗告诉我们在我们这方面,就是要承认这些 事实,赞扬神为王和为审判者的公义;不要去猜想他公正的主权怎能与他公正的审判一 致;不要因我们不能了解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怀疑二者的公正性!我们的猜想并非神 的尺度。创造主告诉了我们,他是有主权的主宰,又是公义的审判者,这对我们已经够 了。为什么我们在接受他的话语上狐疑不定呢?我们不能信靠他所说的吗?
  当我们在神的话语中找到此类的奥秘时,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创造者是不能为其受 造者全然理解的。一位神若能为我们全然了解,而且关于他自己的启示,对于我们又没 有什么奥秘之处,那就是人所想象出来的神,也可以说是位幻想之神,根本不是圣经中 的神。因为圣经中所说的神是这样:「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 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赛55:8)。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二律背反,仅仅是圣经中所记载的其中之一。我们应当 确实知道,所有的二律背反,都在神的心意与旨意中得到和谐的,我们盼望在天上我们 自己也要明白这些奥秘。既然现在我们不能明白,所以为了解决我们的困惑,最好的办 法就是(1)以同等的注重来坚持这两项似乎冲突的真理均为真实;(2)按圣经所安排 的平衡使二者发生联合的关系;(3)承认这乃是一个在今世不能希望得到解决的奥秘。
  说是容易,但做起来就困难了。因为我们的心思是不喜欢二律背反的。我们喜欢解 决问题的全部。因此我们偏于凭着不正常的手段,把二律背反从我们的心中除去,为了 专爱某一项真理或比较井然有条的神学缘故,而贬抑或抛弃另一项真理。在现在的情形 中也是如此。这种试探就是因为我们着重某项真理,就忽视并废弃其余的。说到人责任 时,就排除神的主权,或说到神的主权时,就破坏人的责任。这两种错误都该极力避 免。论到传福音的事,这些试探也会发生的,所以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个试探就是完全着重人的责任。人的责任是一个事实,是一个很严重的事实, 正如我们以上所说的。人对他的创造主的责任,当然是他生活中的基本事实,但不能看 得过于严重。神造我们为道德的责任者,他不能看待我们为别的受造之物。他在圣经中 对我们个别说话,我们对于如何回答他这件事,我们是要负责任的──他的注意或忽 视,信或不信,顺服或悖逆。我们不能逃避我们对神启示的反应的责任。我们是在他的 律法之下生活,对于我们的生活动作,必要向神负责任。
人没有基督,就是有罪的人,当为破坏神的律法向神负责。这就是人需要福音的理由。 当他听见福音的时候,他要为听福音之后所作的决定负责任。生死存亡之间的选择摆在 他面前,这是任何人有生以来面临最严重的选择。当我们把福音传给一个罪人的时候, 他会试图轻视这问题的严重性,自圆其说地把整个的事不了了之。然后我们必须尽力用 合理的方法,叫他知道这选择的严重,并劝勉他万不可以以此重大之事为儿戏。当我们 对罪人讲福音的应许和召请,又叫他们接受基督的时候,我们要三令五申地提醒他们, 叫他们知道要对神恩惠福音的反应负责。不拘传道人在这方面如何努力,总觉得还是不 够的。
  照样,我们自己对所传的福音要负责任。基督给他们门徒的吩咐是:「所以你们要 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主说这话是以他们为他的代表者;这是基 督的命令,也给了全教会。传福音是每个基督徒不可避免的责任。我们都是在这个命令 之下,尽忠职守,传扬福音,用我们一切的能干和资财把福音传到地极。所以基督徒必 须时刻查问自己的良心,自己是否在这一方面已经尽了当尽的责任。因为这是责无旁贷 的。
  所以我们必须想到人的责任的严重性,因为它影响到传道人和听福音的人。但我们 不能把神主权的思想从我们心中除掉。虽然我们必得时常记忆传福音是我们的责任,但 我们也不可忘记救人的乃是神。使人听福音,叫人信基督的乃是神。我们传福音的工 作,是他用以达到目的的方法,拯救人的能力不在乎工并;能力乃是在适用工并的神手 中。无论如何,这一点我们不可忘记。当我们传福音的时候,如果我们忘记了使之发生 果效的乃是神之特权,我们就以为求得传福音的果效乃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忘记了 只有神赐给信心,我们就以为人的悔改不在乎神,乃在乎我们,而最后决定的因素乃在 乎我们传道的方法。这种思想的路线,如果始终遵循下去,必会领我们走入迷途。
  让我们来思想一下。如果我们认为传福音的责任不仅是传扬基督,也是实际上使人 悔改──不仅是尽本份传福音,也是要传到成功──那么我们对传福音的方法就必定是 实用性和有计谋性的。我们就要推断说,在个人接触与公开布道两方面的基本方法有 二:我们不但要明白福音的意义及其应用,也必须知道一种引人反应的有效技巧。所以 去发挥这种技巧乃是我们的本份。我们也当本着批判的标准,去评价我们自己的以及别 人的传道方法,不仅在所传信息这方面,也在得效果这方面。如果我们自己的努力没有 果效,我们必得说我们所用的技巧还是不够,必须在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如果有效果, 这就证明我们所用的方法是对的。我们就当认为传福音乃是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包 含着我们的意志与听道者的意志之间的战争,这战争的胜利,乃在乎我们能发出有计划 效力的强烈「炮火」。这样我们传福音的哲学就与洗脑的哲学很相似了。这并不是传福 音的正确观念。如果使人悔改信主真是我们的责任,那么这可以说就是传福音的正当观 念了。
  这就表明忘记神主权的实践应用的危险。承认我们有传福音的责任是对的。渴慕罪 人悔改归主是对的。尽量清楚而有力地传讲福音是对的。如果我们不管悔改人数之多 寡,对于所传之基督是否进入人心也毫不在意,那么我们一定是出了毛病。但是我们所 作的,如果越过了神要我们作的范围之外,那也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自己认为当对人的 得救负责任,又要全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技巧去成就只有神才能成就的事工,这也是不 对的。这样作就是擅越圣灵的工作范围之内了,又把我们自己高抬起来,作为人得重生 的原动力或代理人了。我们所必要看清楚的一点是:『只有让我们所得有关神主权的知 识来管制我们为他工作的计划,并祈祷并为他工作,我们才不致犯了这种错误』。因为 在任何一点上我们不靠神,我们就不可避免地在那点上依靠自己。自恃的精神对传福音 是有害的。这也是在使人归主的工作上,忽视神的主权的当然结果。
  一个相对的试探就是完全着重神的主权。有些基督徒的心总是想到神的主权。这一 项真理对于他们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或者这是突然临到他们的心而并有非常启示的能 力。他们说这在他们的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激变带给他们一完整的个人宇宙观 的新中心。他们从前看人为宇宙的中心,神却在周边。从前他们以为神是他自己所创造 的世界中的所有事件的观望者,而不是主宰。他们从前以为掌管世界的是人,而不是 神,他们认为人类的幸福是创造中最重要的事,神不过就是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存在的。 但如今他们明白了,这以人为中心的看法是犯罪的,是不合圣经的。他们从这一观点看 来,圣经整个的目的,就是要推翻这种看法。即如申命记,以赛亚书,约翰福音,以 及,罗马人书,差不多每一章内都是非难这种思想的;因此他们认为,神今后必须是他 们思想与关切的中心,正如他在自己的世界中为现实的中心一样。现在他们感觉到那著 名的要理问答的头一条回答得有力:「人主要目的就是荣耀神,以神为荣,直到永 远。」现在他们看见,得到神所应许的快乐和幸福,并非以其本身为目的而寻求,乃是 寻求神荣,遵行神旨,在日常生活的高低不平,紧张忙迫中,证明神的能力,忘掉自 己。他们看见不论今世或来生,今后要吸引他们的,乃是神的荣耀和赞美。他们看见生 存惟一的目的,就是要尽心尽力,一生敬拜神,高举神。所以在一切的情形中,他们所 关心的就是:「怎能使神得更大的荣耀。在一切的环境中,为了使神显大我应当作什 么?」
  当他们问这问题的时候,他们看出,虽然神使用人作为达成他目的的方法,但究竟 并不是靠人;一切都是靠那兴起人行着旨意的神。他们也看出,在神的仆人们尚未出场 之前,神已在支配一切,而且他还要继续支配着,并藉着他们所作的事──不但是藉着 他们个人的成功,也藉着他们的错误和失败──来完成他的旨意。所以他们看出,绝对 不需要去犯乌撒那过于擅专的错误──用神所禁止的方法去作神的工,唯恐否则就将一 事无成了(乌撒犯了民数记4:15处的禁令,参撒下6:6起)。他们看见,神既是永远在 支配着一切,所以他们永远不必惧怕,以为若限制自己的活动,完全去履行神所指定的 事奉的方法,会使神受到任何亏损。他们看出如果有任何其他想法,就等于否认或拒绝 神的智慧或主权,或两条都拒绝了。他们也看出基督徒绝对不可以为神若没有他们是不 行的,或在行动上表现神非常需要他们不可。差遣人并喜欢与人同工的神,就是没有人 也能作成那工的。他必须准备在神为他所安排的工作上竭尽心力和物力;但决不可以为 如果神把他放在一边而去使用别人,教会就要受了不得补偿的损失。无论何时,他不可 对自己说,「没有了我和我所作的工作,神就达不到他的大目的」──因为我们根本没 有任何理由去这样妄想。没有你和我,神就要受损失,永远没有这样的事!那些开始认 识神主权的人,既明白这一切,就在他们为神所作的一切事工上隐藏自己。他们使自己 降卑,并在他们的行动上承认为主作工的效果都完全在乎神,并不在乎他们自己,就作 了一个世界的见证,证明他们相信神是一位伟大而有主权的神。说到此处为止,他们都 是对。
  可是他们受了以上所论的一种反面的试探。在他们藉着承认神在恩典中有主权,并 否认他们自己的工作对神是不可缺少的,来荣耀神热心上受了试探,他们没有看见教会 有传福音的责任。他们的试探就这样去推论说:「世界是一个犯罪的世界,这一点我们 同意,但是我作的愈少,神最后干涉而将此情形恢复时,他所得的荣耀就愈大了。我们 的当前急务,就是让神自己去发动。」所以他们怀疑一切在传福音上的活动,不拘是团 体的或是个人的,在本质上来说,都是高举人的。他们恐怕跑在神的前头,所以他们觉 得最要紧的,就是要避免犯了这种错误。
  关于这种想法,早在二百年前就有一个标准的例证。克理维廉(William Carey)在 牧师互助会主席所召开的会议席讨论创立一个宣教师差会。其中有一位老牧师说:「青 年人,请坐下,神若喜欢外邦人悔改得救,他就能这样作,根本用不着你我的帮助!」 他认为首先发动出去为基督寻找各地的亡羊这个思想是不对的,当然也是僭妄放肆的。
  在你要定这老人的罪以前,望你仔细思考一下。他并不是毫无思想的。最低限度, 他把握住「救人的乃是神」这一项真理,而且他救人是按着他自己的美旨,在这事上他 不能从人领受命令。他也知道我们总不可以为没有我们的帮助,神就会束手无策,徒唤 奈何。换言之,他已晓得认真注重神的主权了。但是他的错误就是没有认真去注重教会 传福音的责任。他忘记了神救人的方法,就是差遣他的仆人出去传福音,而且为这个目 的,教会就受到了要往普天下传福音的使命。
  这些事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基督命令的意思,就是我们都应当将我们的才干事业的 能力奉献给神,为主作工,尽力设法,使福音传给世上所有的人所以对传福音漠不关 心,坐待成败,总是亏欠极大了。如果我们用这个方法去减轻传福音的紧急性、立刻 性、优先性和强迫性(因为不传福音就是有祸了)──来传扬神的主权,这教义就是大 被误用了。没有明示的真理是可以用来掩饰罪孽的。神没有把他主权的现实教训给我们 去作为忽视他命令的口实。
  在主所讲按才干分银子的比喻中(太25:14-20),那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就是把 主人所交托给他们的财物,按正当用法来得更多的利息。把自己才干埋藏起来的仆人, 除了把主人的财物埋藏以外,一事无成,无疑他自己以为他是最良善、最忠心的,但他 的主人说他是又恶又懒,毫无用处的。因为主所给我们用的,我们必要使用;仅仅收藏 起来是不够的。我们可把这个比喻用在传福音的受托上。主已将救恩的真理告诉我们, 不是仅仅叫我们保守主的真理(当然我们一定要保守这真理),但最要紧的是要传扬这 真理。灯不可藏在斗底下,灯的用处是照亮、是发光;看这灯是否发光,乃是我们的本 份。主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太5:14-16)。所以凡不尽力传福音的,就不是 耶稣基督的良善和忠心的仆人。
  这里有两个相反的陷阱:进退两难的错误。都是因为只看一半的结果,那意思就是 部份的眼瞎(半眼瞎);双方都未能正视圣经中人的责任与神的主权的二律背反性。二 者都在警告我们,不可使这两项真理互相敌对,也不可令其中之一模糊或蒙蔽我们的心 思。二者也在警告我们,不可各走极端。如果我们这样作,我们末后的情况就不如从前 了。那么我们要怎么办呢?就是要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处境中,找到一条出路吗? 换言之,是想避免二者的极端么?怎么办呢?我们的本份就是尽力相信这两项教义,要 时常把这两项真理摆在我们面前,以作为我们生活上的指引和管束。
  我们要根据这个准则同往前行;我们必须完全地、认真地来接受这两项教义,正如 圣经上所说的,并在积极的圣经的关系中,来看这两项教义。我们不可使二者互相对 抗,因为圣经没有如此作。我们也不可根据其中之一来限制、修改,或冲淡另一方。因 为这都不是圣经的做法。圣经就是相辅并行地、又以最有力的,最不妥协的字眼来申述 这两项真理;所以在我们的思想中,应当采取这样的立场。。从前有人问司布真是否想 把这两项真理彼此和解起来。司氏回答说:「我不想这样做;我从来不给两个朋友和 好。」朋友?是的,朋友,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一点。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在圣经中并非 仇敌,或如水火。它们并不是不和睦的邻舍;两者并非处于永无止息的冷战状态中。它 们是朋友,二者互相合作。笔者盼望关于传福音这问题的论述,能使读者得到清楚的认 识。


(注一)演绎推理(Deduction)伦理学用语。间接推理之一,以普遍之真理为前 提,而以特殊之真理为断案。例如据「凡人皆不免于死」之原理,推至「释迦亦人 也」,释迦不免于死之一断案而已。(录自「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http://www.chinachristianbooks.org/Home/ChildrenContent.aspx?CategoryId=8fcf6c42-e69c-4847-b892-343866810b70&SubCategory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ontentId=0177043f-d06c-4a62-b04f-ff8f18cdf910

Friday, 10 November 2017

第十三讲(E)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 --"最妙的道"--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哥林多前书13:1-3)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父神啊,我们切切祷告,求您使我们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爱。"爱"这个词到处泛滥,看上去都失去了它的意义,甚至在教会里也是这样。我们向您祷告,求您叫我们真正明白到底什么是爱,叫我们知道您是多么爱我们。愿我们通过学习圣经,有血有肉地懂得爱。我们祷告奉基督的名求,阿们。

  有人说,"表达"或曰"包装"是最重要的。连蛋糕上都裱上了花样。虽然不能说"表达"就是一切,但"表达"的确有其重要性。人们常常因为对传福音的人有看法,结果连信息本身也一起拒绝。假如你说话粗声粗气,态度很差,人们往往不会对你所说的内容感兴趣。对此,你们一定都有亲身经历。

  我记得自己刚开始去教会的时候,遇到满脸笑容与真诚的眼光,我深受感动,认为他们真的是关心我。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去过教会,所以对此印象极深。我从心里愿意与这些人在一起,不管他们说的到底是什么。我只觉得他们关心我。可是这些年来,我对那些精通"笑容可掬"之术的人有点不太信任,有时甚至有点反感。这倒不是因为笑容可掬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这常常与真正的表达内容不相符合。在信仰的事上,我已经懂得了先知比哥们/同伴重要得多。我说这些,绝不是鼓励人说话粗鲁。在基督徒的相互交流中,在教会里,内容与表达方式都同样重要。保罗在《以弗所书》四章15节劝勉我们不仅仅说诚实话,而且是要以爱心说诚实话。所以,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

  在婚礼上,证婚人最常引用的就是今天早上我们要看的经文--《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或称"爱的篇章"。这里就有如何正确运用属灵恩赐的问题。这一章里虽然与我们这个系列的主题--神迹奇事的恩赐是在继续还是已经停止--没有多大关系,但这章圣经教导我们在运用恩赐时应有的态度,我们绝不可忽视。因此,今天早上我们就来讨论爱。我把这篇讲道取名为"最妙的道"。

  使徒保罗从十二章开始进行属灵恩赐的讨论。十二章结束时,他说要指示我们最妙的道。最妙的道就是基督徒之间彼此交通、造就,彼此挑战、培养。当我们追求走这条最妙的道时,教会作为基督的身子就在正常地运作,神的名也因此更得荣耀。今天早上聚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一下教会的敬拜程序,从宣读神的话开始;听到神的话后,众人一起祷告,在圣洁神面前承认自己的过犯与污秽;随后也听到领会的弟兄以神的话宣告我们的罪得赦免。我们在这里宣讲、聆听神的话,为人施洗,分领主的圣餐,唱诗赞美神,等等。这些是教会之所以称为教会的原因。同时,实行上述这些最妙的道,也是教会正常运作之道。今天早上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我们对此应有的态度;这也是教会之所以是教会的原因。

  保罗称之为最妙的道本身不是一种恩赐,而是我们在运用所有恩赐的时候所应有的美德。上礼拜我们在讨论恩赐的时候提到过,你不必做各种评估来决定你的恩赐在哪里,因为《哥林多前书》、《罗马书》和《以弗所书》上所列的27种恩赐并非一定就包括了所有的恩赐。你是身体上的一个肢体,你应当运用自己的恩赐。这里保罗教导的是:我们在运用这些恩赐的时候,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最妙的道当然是爱;这条道--这种美德--是何等重要!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

  这些都是极好的事、极美的行为。这是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许多见证。乍一听上去,让人无法相信:人为了他们信仰的缘故被火烧死,却没有爱--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保罗是以极端的例子来强调:无论你的行为多好,假如没有爱,都是徒然。

  这里保罗所强调的是明确无误的:所有的行为都必须从爱出发。假如我用恩赐,却没有爱,我就成了一面锣--什么都不是,什么益处都没有。但我必须说一句,这里谴责的是传信息者而不是信息本身。我说话时缺乏爱,就成了一面锣,对我自己没有益处。但这不应该是听信息的人用来作不理会信息的借口,就好象一位父亲榜样做得不好,不应该是孩子叛逆的理由一样。换句话说,我说话时看上去不那么可爱,并不意味着我所说的内容不正确。

  在保罗所举的例子里,变成什么也不是的是什么人呢?是说方言的,是有知识的,有大信心的,有好行为的和殉道的。他们的缺乏爱绝不会使听众对所听到的先知的信息失去权威;也就是说,假如我说的是真理,虽然我说的时候没有爱心,但真理仍然是真理,对听的人仍有权威。我的错误是以缺乏爱的方式说话,有一种令听众不去注意信息内容的危险倾向,就像上述那位父亲激怒了他的孩子一样。也就是说,我说话的方式可能引起你们的反感,但若我讲的内容是真的,因着神的恩典,你们仍然会把它看作是真的。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今天我们的社会都很讲究表达方式,讲究包装。因此,我们对听到的信息必须十分小心、十分认真,而不应对传达信息的人或其说话方式太过于挑剔。同时,我必须认识到,假如我在讲台上传讲的时候缺乏爱,会造成你们生出反感而不去注意信息。有时候,我听自己的讲道录音。当我听到自己在谈论神、谈论神的事时,用一种任意驾驭的口气、态度时,那真是令我自己感到恶心。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我最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就是我所讲的是比我伟大得多的东西。

  任何人若运用恩赐是为了引人注目、出人头地,或自以为义,那就是很可耻的事。假如我们没有爱,那么运用属灵的恩赐既不能讨神喜悦,对我们自己也没有益处。

  前面我已经说过,这段经文与神迹的恩赐没有多大关系;这点我们留着下次再讨论。有人把《林前》13:1作为那种含糊不清的现代方言运动的证明经节(这里我并没有故意贬低的意思,而只是作真实的描述而已),说他们讲的是天使的话语。这里有两点:第一,保罗或许是以一种美化的或诗体的方式说这句话的;第二,即使不是这样,圣经里天使都是用人能够明白的方式说话的。我们在圣经里看到的,比如天使对亚伯拉罕说话、对撒迦利亚说话等等,都是以正常的语言结构说话的,而不是什么听不懂的语言。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把它留到下个礼拜。


  关于爱的真理


  基督徒应该以爱的态度运用神所赐的恩赐,这是很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爱?爱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常常为人证婚;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用爱这个字来表示任何事情。比如,天气很好,我们说,"我爱今天的天气。"这家餐馆不错,我们也说,"我爱这家餐馆"以及"我爱自己的孩子"等等。圣经里却有不同种类、不同含义的爱。假如我们对"爱"不加定义,爱就失去了意义。

  谁来给爱下定义呢?是我自己吗?有些人把爱与真理对立起来;你们听没听说过这种说法:"教会里只要充满了爱,真理必定会来。"可是我们圣经说:"爱大于信和望。"让我来问你们一句话:"如果让你选择,教会也好,家庭也好,国家也好,你们愿意在哪儿生活?是充满爱的地方呢?还是真理当道的地方?"按我们社会今天的情况,大部分人会说:"在爱的地方";但这是一个危险的答案。为什么?

  爱与真理非但不相互排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真理,爱就成了难以捉摸的情感。那些在男女关系上乱来的人不都是打着"爱"的旗号吗?这是"爱"这个字今天通常的用处之一。这难道是真的爱吗?离开真理,你连问都不能问这种人"什么是爱?"我听到过有人把极恶心的事也称为"爱"。但是,当我指出这里的问题时,我就被指责为"骄傲"。他们说:"你有什么资格来定义爱?"今天的电影、电视界把环境、灯光、气氛与爱划上等号,让观众接受这就是爱。

  但保罗在这里说"爱"的时候,是从教义、从真理的角度上说的。真正的爱是从圣经真理流出来的。既然福音是神的大能(罗 1:16),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说,真理不仅仅给爱下定义,真理也产生出爱来。我们在这里不仅是在研究什么是爱,并且当真理得到宣讲时,它就成了爱的泉源。当一个教会里宣讲真理时,这个教会就成了神用来产生爱的器皿。这就是我对神、对邻舍产生爱的源头,因为神出于祂的真爱,打开了我的眼睛,让我看到了祂对我的爱。这是怎么发生的?是通过宣讲真正的福音开始的。没有定义的"爱"所产生的是混乱与放纵。今天,无论谁,无论什么时候,你打开电视,就知道这是真的。

  保罗深知这点;他为爱作了如下的定义或教义: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4-7)

  这里我们不必对爱作详细的考查。如何爱神、爱人都已经总结在"十诫"里了。当然,我们不能说"十诫"里没有包括爱在人内心的工作。保罗在这里论述的正是这种爱在内心的工作。如果说,"十诫"都是爱的零件的话,那么这里说的爱就是润滑油。爱当然包括外在的责任与行为,同时也包括内心的态度。假如我偷窃邻居的东西,就不能说我爱邻居。当然,我对邻居的爱绝不仅仅限于不偷不拿,而是要深得多。

  这段经文里连续三次重复了爱的忍耐--是"恒久忍耐"。神学家凡尔思这样定义爱:"爱是一种品格,在面对容易被激怒之事上自我控制、不立即报复或惩罚;爱是发怒的反面,是与恩慈连在一起的。"雅各说得好: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19-20)

  我虽然很软弱,但我给自己定了一条"48小时"的规矩:假如有人冒犯我,我要等待两天之后再说。我会在这两天里祷告,安静下来,以及寻求别人的意见。

  爱不是情绪激动的反应,而是保罗所说的"恒久忍耐",也就是说,真正的爱包含温和之意,这当然是源于忍耐。

  "爱是不嫉妒。"约瑟的哥哥们因为嫉妒父亲对约瑟的爱而行了大恶(徒 7:9)。一个人缺乏敬虔的知足之心是难以有真正的爱的。假如你不明白神的全权,你在生活中就会产生不知足;从不知足就会产生出嫉妒。一旦我们有了嫉妒之心,爱就消失了。当我们看到朋友很富有、很顺利时,我们应该与他同乐。假如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就会产生苦味来。我们应当知道,神一定恩待行为正直、走义路的人,一定将最好的赐给他。但当我们以为神应该给我们更多,神可以变得更有智能时,我们就会对别人产生嫉妒,觉得神也应该多给我们一些。这不但是对神的权能不理解,也是对神的慈父般的性情不了解。

  爱不是表演,不是夸耀。一个真正行出爱来的人不会挂招牌。最难的是,当你默默无声地努力但却被指责为失职。结过婚的人知道,你在家里默默地付出,但却被说成是不负责任。这时,你就容易要来数算你所做的一切。我们不要被引诱来向人显示你的爱。你若不能敌挡这种引诱,那么就会犯骄傲的错误。

  保罗写道:爱是"不做害羞的事",不做不合体统的事。一个有爱心的人,无论是说话、行事,总是注意照顾到周围的人,运用自己的恩赐考虑到别人。比如说,有人遇到难处,在哭泣,你就不应该扔过一句《罗马书》8:28去;你应当与他同忧。有位妇女总是在大庭广众面前数落她丈夫的不是,这就不合体统,对丈夫缺乏爱心了。有时候你应该说,但必须注意到周围的环境和人。

  爱是不寻求自己的益处。真正的爱不求回报。我们之所以在上述的忍耐、不嫉妒、不张狂、不自夸、不做害羞的事上失败,往往都是因为心里有个想得回报的小算盘。时间到了,没有得到回报,我们那些可怜的爱就显出本相来了。真正的爱是给予,而不是要等待回报。因为我们马上就会看到,我们已经得到回报了。我们爱别人是因为他们爱我们吗?是为了等待回报吗?不!我们爱别人是因为神爱我们的大爱。我不能想象,假如一个教会,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人人都要等着别人回报,那这个教会,这个家庭,这个国家怎么还会像神所要他们成为的样子?这种等待回报的爱是很容易被激怒的。假如我不在乎有没有回报,我就不会在未得回报时生气。也正是这种假的爱会想到恶念。《新美国版圣经》这样翻译:"爱是不计较受冤枉。"另外一位神学家也作过一个很好的解释,称爱为"不动坏脑筋"。真正的爱绝不记仇,不翻老账。

  真正的爱绝不喜欢不义。假如我对别人的怀疑是真的,他们是犯了错、做了恶,我也绝不应该暗自庆幸,那是没有爱的表现。你们大概都有类似的经验:你假如与某人相处不和,后来发现对方果然犯了错误,我们心里就会有一种诱惑,感到快活,有出气的感觉。这不是爱。我们应当为恶事悲伤,为真理当道喜乐。

  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难道是说爱是没有智能吗?是不分是非吗?当然不是!"凡事忍耐"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凡事相信"--难道是相信相互矛盾的事,是黑白不分吗?不是。爱是不过分猜疑。加尔文在这段经文的注释上这样说:

  基督徒遇事的时候,情愿自己心胸宽大来承担,也不愿对他的弟兄作任何不友善的怀疑。

  假如你总是认为别人不好,怀疑他们图谋不轨,你就是在引诱他们真地去那么做。你有没有碰到过人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你难道会去攻击对方的这种态度吗?这是多么蠢的事啊!我想,保罗在这里说的"凡事相信"就是相信别人会做正确的事。

  "凡事盼望"是知道、盼望神的大能改变人的生命,赐人悔改之心。解经家马太.亨利说:"当你心里有这个愿望,但却不能相信别人时,你仍然盼望。只要有一点理由,你就继续盼望对方会好起来。"也就是说,既然对方失败了,做错了,很伤你的心,你仍然对他存盼望,而不是视他为不齿于人类。

  保罗第三次提到真正的爱是"忍耐",这也是在强调他下面的论点: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8-13)

  对保罗所说的"等那完全的来到"这句话,似乎有点争议;这很可能是指基督的再来。这里与我们所讨论的主题--神迹恩赐到底是仍然在继续还是已经停止--并没有多大联系,我们就不多讨论了;这里我们对方言、知识等等就不一一下定义、作解释。保罗所指出的是:与信、望、爱相比,恩赐不过是短暂的、次要的。


  长大成人


  保罗的这段话里含有批评的口气,因为哥林多人对待他们的恩赐有点像小孩子。你们有小孩的人大概都有类似的经验:你给孩子们买了件很好的礼物,不一会儿就发现他们在为谁先玩那只盒子而争吵。这实在是件糟糕的事。他们在争论次要的事,却把这些事的实质和目的给忘了。保罗的观点看上去好象是说,哥林多人把恩赐当作了它们本身的目的,忘了有一天它们都会消失的。无论是什么恩赐,或是教导,或是热心,或是行神迹奇事,这些恩赐都有其目的;一旦完成使命,都会停止。运用神的恩赐却忘了神的爱,就是一种孩子般的行为,是不成熟的表现。

  这些年来我在作教导的工作。当我发现自己在运用恩赐时是为了要赢辩论而与人辩论,这实在是玷污了所得的恩赐--以一种孩子气的方式在用恩赐。神所赐的恩赐应该以成熟的方式来运用。这点保罗在第十四章里会详细地论述。

  信是对神和祂的旨意的认识;望是在信心里忍耐。将来在荣耀里这两样都不需要了,因为我们与神面对面,不需要信了;所望的已经实现,望也就不需要了。但爱却是永恒的。以爱心运用恩赐会促进信、望、爱。我想这不必多加解释。若有人爱你,那不就更加促进你爱对方吗?因此,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以祷告的心思考一下,看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如此行,是否像保罗所说的那样,运用神所赐的恩赐,体现出爱来。爱不是由我来定义,而是由神自己来定义的。

  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爱的事;我认为我们应该再往前走一步。我来问你们大家一个问题:"爱是律法呢,还是福音?"爱是律法。今天早上我在这40分钟里所讲的,都是律法。爱听上去那么好,但却是律法。最大的诫命是什么?是爱神、爱邻舍如同自己。这是命令,是律法,因为所有的律法都包括在这两条里了。假如我单单讲律法,对你们就没有益处。我们刚刚说过:"我应该去爱别人,因为神先爱了我。"这是律法呢,还是福音?这是福音。主耶稣说: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 13:34)

  有一次我在电台上主持"加尔文主义五点论"的讨论。顺便提一下:加尔文主义是立根于圣经的基督教教义。它指出:"人完全败坏,死在罪中;人不能带任何东西到神面前,连他自己的信心也是神赐的;神无条件地爱我们,拣选了我们,不是因为我们身上有任何德性;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赎罪之工有效地拯救那些神所爱、所拣选的人;神的爱通过圣灵不可抗拒地征服我们悖逆的心;神的爱是如此之大,以致于祂的真正儿女都能在神的恩典里坚忍直到进入荣耀里。换句话说,我已经死了,神使我活过来;祂如此爱我,不是因为预见我会有任何优点。祂差了祂的儿子来,死了,为的是带给我生命。我从来也不能带给神什么;事实上圣经说,过去我是与神为敌的--我咒诅祂,我蔑视祂,我藐视一切关于祂的属性。我即使没有公开声称,我的生活本身就证明我对祂的叛逆。然而,就是在我这种充满了罪的光景中,神的爱不可抗拒地征服了这一切;祂把我的一颗背逆之心改变成了一颗顺服之心。这就是神对我们的爱--我们还在作罪人的时候,基督就为我们死了。

  有本字典上对神的爱是这样解释的:"除了神自己的美意之外,神的爱是没有任何其它理由的。"

  一位听众打电话进来,温和地批评我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讨论这些个主义,多谈谈爱呢?"我几乎能听到全体听众抱怨般的"阿们"之声。我想要解释的是:除非我们理解神对我们的全备之爱,就是上面我所简述的,被人称为"加尔文主义"的神恩典的教义,我们是不能理解怎么去爱别人的。假如我应该像神爱我一样来爱你,那么我们在领圣餐的时候就应该好好思考祂是如何爱我的,而不是我应该怎样来爱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世界上的人不知道神对他们的爱时,他们中间是不会有真正的爱的。今天的这个世俗社会鼓励人们要"自爱",要"建立起自信",然后才能去爱别人。这是行不通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这种论调已经在我们的社会里遭到了惨败。我们用"偶然的机遇",用"进化论",取代了创造我们、拯救我们的神。巴克斯塔说:"那些相信我们是从一池子粘乎乎的原始泥浆里进化过来的人,已经为相信进化论的人们定好了归宿--进化回到原始泥浆中去。"

  我们必须明白这个概念:有一位神;我们悖逆了祂。正是这位神,没有任何理由、单单是因着祂的美意,爱我们;差了祂儿子为我们死,好叫我们得生命。当我们明白了这种爱,我们才可能开始按神要我们去爱别人的方式去爱别人。

  让我们一起祷告:

  父神啊,我们真是感谢您,感谢您对我们的大爱。看哪!这是何等的爱--您竟然称我们为您的儿女!您接纳了我们,就好象我们是可爱的婴儿一样,而实际上我们是悖逆的。但您征服了我们的悖逆,您以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以耶稣的宝血征服了我们。父啊,愿我们不要把单单属于基督的功德归到我们自己头上,愿我们认识到这伟大的爱。父啊,愿我们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努力将这种爱行在别人身上。

  我们祷告奉基督的名,阿们!

http://cclw.net/book/meizhongbuzhu/htm/21.html

Saturday, 4 November 2017

帖 撒 罗 尼 迦 后 书2章10-11节神 就 给 他 们 一 个 生 发 错 误 的 心 , 叫 他 们 信 从 虚 谎 。

帖 撒 罗 尼 迦 后 书2章10-11节
2章10节:并 且 在 那 沉 沦 的 人 身 上 , 行 各 样 出 于 不 义 的 诡 诈 。 因 他 们 不 领 受 爱 真 理 的 心 , 使 他 们 得 救 。
2章11节:故 此 , 神 就 给 他 们 一 个 生 发 错 误 的 心 , 叫 他 们 信 从 虚 谎 。

注释:这里既肯定了神的主权,又肯定了人的责任。神使那些沉沦的人“思想错谬”,“相信虚谎”。这样的措辞有力地断定了神在恶人身上是拥有主权的。但神这一方的审判,其实是对那些沉沦的人的罪过所做出的回应,他们沉沦,“因为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

《新译本研读版圣经》

Sunday, 29 October 2017

第十三讲(D)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 --"向空说话"--(林前12章)




  这是我们的《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小系列第四部份。我们以查考《哥林多前书》第十二至十四章来结束这一系列。这几章圣经也是灵恩派用来辩论说神迹--尤其是启示性的神迹--就如方言、预言、先知的话等,还在继续的最重要的经文。也就是说,人还可以直接知道神的心意。这可不是小事,因为你说你能直接知道神的心意,我们当然都从圣经上知道神的心意,但若说你从圣经之外直接知道,那真是个大胆的宣告。这里,我们不打算逐字逐句地详细考查这三章经文。今天早上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章整个一章。也就是说,我不会逐个来考查、定意每一种恩赐,或者保罗对爱的每一个字的定意。在这次学习中,我们的目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三章里保罗所论述的主题,也就是恩赐的目的与教会的秩序。我向神祷告,愿我们大家在保罗写的这三章圣经里得到极大的鼓励,同时也得到警告。保罗用身体的比喻来强调合一的重要性。在我们讨论恩赐的时候,千万不可忘记这一重要性。这也是保罗写这几章经文的主要目的。从身体这个比喻上,让我们知道我们在教会中的位置。无论我们个人所得的恩赐是什么,我们大家都应当从保罗对爱的定意、对有恩赐却没有爱的轻声责备中学到功课。保罗清楚地提出了对教会秩序的要求,尤其是在第十四章,也批评、指出了人接近神时的不正确态度,这是我们大家都有的毛病。神已经决定我们应当如何来接近祂;这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不是以自己感觉的好、坏来决定的。我们会看到,保罗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

  以上是第一个目的,这也是这三章经文的最主要教导。

  第二,我会对那几段被用来证明神迹还在继续的经文作些讨论。我们知道使徒保罗在这里的目的不是讨论恩赐是持续下去,还是会停止。因此,在我们讨论到关于恩赐的持续与停止一事上,我们就从保罗对此事的态度,间接地从这些经文必然含有的意思等方面来讨论。比如说,保罗列举了哥林多教会里的各种恩赐,包括神迹的恩赐,这是否就必然含有这一切恩赐仍然在今天的教会里继续的意思?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基督徒都受了圣灵的洗,这怎么与灵恩派的观点调和呢?总之,我们会来讨论、评估、看看这些章节的经文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神迹恩赐的继续。在我们开始学习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向神祷告。

  祷告:

  父神啊,愿我们的心在您的话语面前战竞,这是您的灵默示写下的,为了您自己的荣耀,也为了您儿女的喂养与益处。

  父啊,求您赐给我们清楚的思考、正确的理解,好叫我们更知道您,好叫我们有基督的心[注1],从而可以与您有更美的联合、更美的交通;也使我们彼此之间有更好的合一与交通。我们祷告奉基督的名求,阿们。


  一、绝不允许偶像


  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吧偶像,这是你们知道的。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这人蒙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林前12:1-13)

  保罗就要开始教导哥林多教会关于属灵恩赐的事了。他首先要求他们不能糊里胡涂(12:1),接着又提到了他们过去被偶像牵引、受迷惑。他之所以提到这些,并不是要来羞辱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很容易回到老习惯上去--从前习惯于作神秘兮兮的外邦人,信主之后也倾向于成为神秘兮兮的基督徒。保罗好象在说:"记不记得你们从前的光景--受偶像迷惑?今天老毛病又犯了!"我认为保罗不是单单为了揭他们的伤疤才提到这些;他是在提醒他们不要像从前那样,丢弃正常的理性思考,追求无理性的、神秘兮兮的方法。神呼召我们,要我们成熟,要在心志上作大人(林前 14:20)。对此,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我们在恶事上要作婴孩,但在思想上、心志上要成熟;我们在认识神的路上要长进。

  或许,当时的哥林多教会里误用属灵的恩赐产生了种种偏差,甚至到了一个地步,有人称耶稣为可咒诅的了。保罗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说这句话;我们只能作个猜测--很有可能是这样。

  我认为这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个警告,因为哥林多教会里自称为属灵领袖的人当中,有人竟然称耶稣是可咒诅的,还说自己有属灵的恩赐!我们不能认为每一个站在讲台上讲道的人所说的都是正确的。保罗的目的是要保护教会不至于被各种私欲引偏。上次我们也提到过人里面的各种私欲和冲动--这就是问题!问题在教会里面,不在教会外面,不是MTV[注2]而是基督教电视台的"摇滚乐"。

  我认为,哥林多教会收到保罗的这封信,就是神迹恩赐停止的第一个证据。前面我说到,这是间接的。假如二十一世纪的一所教会(有些教会的确是这样)滥用属灵恩赐到了一个混乱的地步;他们不会收到使徒的信。保罗的书信不是救赎之工的应用。大家一定还记得"已完成的救赎之工"与"救赎之工的应用"之间的差别。"已完成的救赎之工"包括基督的降世、生活、受死、复活、浇灌下圣灵,从而使我们有了神的话。"救赎之工的应用"包括宣讲神的话、施行圣礼和正确地运用神的恩赐。这一切都贯穿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是否期望继续收到使徒保罗的信?不会的。假如你不同意我所说的,你怎么办?你找出圣经来对照,看看我所说的对不对。你所依靠的是已经完成的救赎之工。你不能给保罗写信告我的状;你也不能叫使徒保罗来证明你的观点。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已经停止了的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某些事已经停止了"的概念。

  假如我们以为保罗在这里仅仅是为了说说"耶稣是主"而已,那就未免太浅显了。连撒但都会说"耶稣是主"这句话。任何未重生得救的外邦人都可以说"耶稣是主"这句话。对此,耶稣清楚地指出:

  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太 15:8)

  保罗说"若不是被圣灵感动,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仅仅是说这句话而已。保罗首先指出的是,圣灵的大能控制人的信心和神学。"若不是被圣灵感动,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这句话的必然含义就是:若不是因为圣灵,就没有人能信"耶稣是主";有了圣灵的人是不会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说这种话的人是在证明自己没有被重生,圣灵不在他们里面。当一个人真诚地、真心地说"耶稣是主",那么就证明神的灵在他们里面。

  你看,这句经文以及圣经中许许多多的经文痛击了那种说"相信或信心是出于人"的观念。人是不会说"耶稣是主"的;离开圣灵,人是不可能说这句话的。去年我们上《韦敏斯德信仰告白》和《加尔文主义简介》课程[注3]的时候,讨论过人得救的顺序。改革宗认为,人得救的顺序是:

  *创世之前神的拣选
  *圣灵重生
  *信
  *称义

  今天,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得救的顺序不同。他们或许相信有某种形式的拣选(因为圣经里明确地写明了,是否认不了的),然后是信,接着才是重生。可是你看,保罗说:直到圣灵重生了你,你才能说出"耶稣是主"。人赖以得救的信心也完全应该归于神,我们应该为此称颂神。没有一样美善的不是出于神,连我们的信心也不例外;我们是无权称"信心是出于我们自己"的。


  二、合一与彼此造就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所有]人得益处。这人蒙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多种]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12:4-13)

  在此,我就不对各种恩赐一一作详细讨论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前提是,第一世纪的教会里所有的恩赐都有,这不需要辩论,这是确定的。保罗在这里所强调的是圣灵所赐的恩赐之间的不同。他至少用两条理由来强调;他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定义、评论恩赐上,因为这不是他的目的。

  第一,他强调的是合一:"一主、一神、一灵"。在接下去的经文里,保罗还会作进一步的论证。他在这里教导说,恩赐尽管不同,但都是源于同一位灵。看上去,哥林多教会在运用不同恩赐上有问题,造成分裂,而不是合一。这就是他所针对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位主。不要让你们因着自己的恩赐而在教会里造成分门别类的现象。

  第二,保罗给出了恩赐的原因。"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众人得益处"(林前 12:7)[注4]。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点。圣灵的恩赐是为了让教会里众人彼此得造就;神赐给你的恩赐是应当用来再赐给别人的。我们也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转赠的例子来比喻:有人送你一件礼物,你收起来,下次碰到合适的机会再转送给别人。神赐给我们恩赐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好处,而是为了众人的益处。这与那种所谓个人祷告语言恩赐(即方言祷告)的观点是直接冲突的。等我们学到《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的时候,还会详细讨论这一点。


  三、众人都受了圣灵的洗


  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2-13)

  保罗举的身体的例子是在他指出了一个关键点之后才开始的,那就是:教会所有的人都已经受了圣灵的洗而归入一个身体。说"圣灵的洗是信主之后的经历"是在与保罗所论证的合一公开唱对台戏。保罗的论证里丝毫也不允许那种"有人受了圣灵的洗,其它人没有"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将保罗的论点联在一起的"纲"就是"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这是他论证的基础。说"有人受了圣灵的洗"就等于是在全教会人的面前说:"我们都受了圣灵的洗成为一个身体,但你们这些人除外,没有你们的份。"在保罗的论证里根本就没有这回事!说"有些人未得到圣灵的洗"这种观点是对保罗的论证置若网闻。稍等一会,我们读到第30节时就会看到,不是人人都说方言。

  圣灵的洗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对圣灵的洗最好的理解是:整个教会作为一个身体,圣灵浇灌在上面,当我们因着神的恩典成为这身体的一部分时,我们都饮于一位圣灵。如果我们需要借助一个画面来理解此点的话,那么不是我只身一人在一个岛上或在祷告中等候(就像上次读到的那个文件所声称的)受圣灵的洗。当神赐给我信心,我被归入基督的教会,也就是基督的身子时,我就成为受圣灵之洗的身体的一部分。

  我再用一幅画面来比喻:想象一下一群信主的人在一个池子里(即教会),其它未信的人在池子外面。这池子就是一个受了洗的整体。池子外面的人是不能为他们自己挖一个池子的,也不会寻求把水泼到他们自己的身上。当他们因着神的恩典、借着信进入池子时,他们就进入了一个受了洗的身子,他们就享受身子里所有的恩典。你、我--我们大家都在这个池子里。这里有一切的水、食物、恩赐,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第四章节7节中所说:"他掳掠了被掳的,将各样恩赐赏给人"[注5]。你、我就像是被神从我们的罪中掳掠了过来,使我们顺服,成为义的奴仆,我们被接入这片已经受了洗的沙漠绿洲之中。因此,那种说我们已经进入了这个充满美善、荣耀的身子,进入了这片绿洲,但却"仍然缺乏"(即未受圣灵之洗)的说法,是在向这个池子、向这个身子抹黑,向为这池子施洗的那一位抹黑。然而,今天还有那么多教会的人在等待圣灵的洗。

  (大家对此若有疑问,我们可以在崇拜结束后的主日学上提出来,我们再一起来作属灵的讨论。)


  四、众人都有恩赐,也都应当使用恩赐


  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设若耳说:"我不是眼,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7若全身是眼,从哪里听声呢?若全身是耳,从哪里闻味呢?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子上了。若都是一个肢体,身子在哪里呢?但如今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12:15-26)

  有位神学家指出(对此我没有作过查考,但我相信这是真的),圣经中每一次提到"教会"的时候,都是指地上有形的教会,而不是"无形的教会"或普世教会。当然,"无形的教会"这个概念是正确的,但圣经中提到教会时,是有牧师、长老、职事和有各样恩赐的会众的教会--这是教会的最主要特征。这就是神所应许要保守到底的组织机构。我们应当运用神所赐的恩赐在教会里服事。

  此外,那些在教会缺了的手指是不能完成其任务的,身子和手指都受亏损(12:26)。我们应该与自己的教会紧紧地相联;教会受损就是我们受损。你如果没有与身子紧紧相联,你就疏远了自己。作为牧师,请大家允许我来对你们作一个劝诫:假如教会受损你感到无动于衷,那么你就疏远了与教会的联系。如果你来我们教会很久了,但却谁也不认识,那就是一个问题了。

  我想指出的是,保罗给不同教会的信中(林前12;罗12;弗4)列举了不同的恩赐(有人数过,共有26种),我们不应该认为这是列出了所有的恩赐。因此,我认为你甚至都不必对自己得到的恩赐来一个数算与评估。就好象有些大学里给学生做500道选择题来预测你将来应该从事哪一行。我不认为保罗在这里要我们来数自己的恩赐;每个人都可能有多种恩赐。我想保罗是在说,无论是眼、耳或手、脚,我们应当有一颗愿意的心来使用神所赐的恩赐。

  有些恩赐是可以定义的:就如职事、长老或主日学老师、领唱诗歌等等;有些恩赐则不一定那么容易定义、不一定那么正式,就如注意到祷告事项上的事,散会后主动去向人问候,或邀请人来你家吃饭等等关怀的工作。任何你尽自己的能力为这个大家庭所做的贡献,就是身子正常运作的方式。我也想再一次劝大家,我们这里不是菜市场,你要买肉跑来割一块就回家了;不是健身俱乐部,你去是因为那里有新的健身机器。我们是一个家庭,是一个身子;你应当把自己看作是家庭的一员,是身上的肢体。假如你来教会很久了,却没有做什么贡献,也没有从教会得到什么,首先你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疏远了基督的身体?

  保罗在这里指出,那些看上去有显著恩赐的,不应该瞧不起那些没有显著恩赐的;反过来也一样。整个身子应该同受苦,同享荣耀。过高地估计自己,一直是教会的祸害。

  上面的这段经文是怎样论到神迹奇事恩赐的呢?当时的哥林多教会清清楚楚、的的确确是有神迹奇事的恩赐,但却没有一部分未受圣灵之洗的基督徒这回事。假如有,那么这群人是身体的哪一部分呢?他们最多也就落得个瘫痪了的肢体之名。保罗的论述中绝不允许这种念头的出现;他是在论述教会的合一。什么样的合一?你们都从一位圣灵受洗进入基督的身体--这就是合一的粘合剂。说收到、听到保罗这封信的有些人"没有受圣灵的洗",难道不是在公开否认保罗的论证吗?


  五、不是人人都说方言;今天也不再有使徒


  27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28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29岂都是使徒吗?岂都是先知吗?岂都是教师吗?岂都是行异能的吗?30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31你们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林前12:27-31,黑体字为我所强调的)

  虽然我们是身体的一部份,我们仍然保持了个性(12:27)。接着,保罗又列举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恩赐。他的观点是:即使是在使徒时代,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期望得到这些特殊的恩赐的。这一连串的"岂都是"的发问,其必然的答案是"不。"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受了圣灵之洗的基督徒(12:13)都说方言(12:30)。保罗的教导与"神召会"大会的下列声明之间的反差是何等鲜明:

  说方言也是今天基督徒受了圣灵之洗的明证。所有的信徒在受了圣灵之洗后都会说方言。

  诚然,有些人见证说遇到了改变他们生命的圣灵,但他们却从来没说过方言。但我们却不能从新约的意义上说这些人是被圣灵充满的。被圣灵充满与说方言的经历休戚相关……。(引自"神召会"大会文件)

  可是保罗刚说过,我们都受了圣灵的洗,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说方言。你看,这里的问题就出来了。

  现在,让我回到关于"停止"的概念上来。我们的第二个论据是,保罗列举的恩赐上有"使徒"(12:28):"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我们说过,有些事在历史中继续,有些事已经停止;已完成的救赎之工与救赎之工的应用。那么,"使徒"是属于已完成的救赎之工呢,还是救赎之工的应用?我们认为"使徒"仍然存在呢,还是不再存在呢?在原文里"使徒"这个词只不过就是指"被差遣的人"。从词汇角度上说,多米诺披萨店[注6]送货上门的人就是多米诺的"使徒"。

  但耶稣用这个词的时候,是有特指的。除非我们把"使徒"这个称呼降到没有多少意义的地步,我们必须要来理解使徒的特殊意义:那就是《使徒行传》一章21-22节里彼得所宣布的:"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和《哥林多后书》十二章12节中保罗所说使徒必须有行神迹奇事的能力。使徒保罗在每一封书信(除了《帖前》、《帖后》之外)都是以宣告他是神所立的使徒来开头的:"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正是这个宣告,他要求收信人把他写的尊为神的话。除非我们想要来辩论说使徒的这个职分今天仍然在继续(连灵恩派都极少有人愿意这么做),我们就必须承认有些事已经停止是有先例的。有些人说,这些恩赐是历史中教会的正常事情。是这样吗?这里"使徒"的恩赐马上就使他们的说法出现了漏洞。他们或许会说:除了使徒以外,其它都是。你凭什么把使徒与先知分开?你是怎样把先知与教师分开的?比方说,我就是教师(当然我还远远不够)。我的论点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今天我们就暂停在这里。到此为止,我们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出,这整个第十二章是为关于爱的第十三章--最妙的道--在做准备工作。在我们开始学第十三章之前,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对属灵恩赐的误解和误用,就像是走偏了的教义一样,最后都导致对神的羞辱。我们对教义的每一个错误概念,只要追究一下,最后都成为对神的属性与特征的攻击。教义并不像我们的很多衣服那样,只不过是挂在那里--可有可无的。教义是神的属性与特征的延续。当我不正确地理解教义时,我就是不正确地理解教义的源头--我们的神。因此,所有的教义都很重要。你有没有碰到过有人在外面散布关于你的谣言?那些谣言难道仅仅是几句话而已吗?你之所以为此生气,难道不是因为谣言所攻击、所中伤的正是你的品格吗?当我们在神学概念上,在教义上误解的时候,我们误解的就是神自己。神就是赐圣言的那一位(林前 12:3);真正的信心会产生合一与彼此造就(12:4-11)。合一与彼此造就出自于受了圣灵之洗的教会;教会就是基督的身子(12:13-14);我们都是这身体上的肢体(12:15-26)。

  作为基督的身体,我们若想要按神的要求来赞美、称颂祂,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承认他在我们生命中已经成就的;我们已经在"池子"里了。我们已经从祂受了圣灵的洗,也因着这圣灵之洗蒙了各种的恩典与恩赐。祂已经都赐给了我们;祂掳掠了那被掳掠的;祂赐给了你这一切的礼物。有了这种理解之后,我们必须主动地运用祂所提供的恩赐,而不是在那里坐等恩赐突然降临。礼物已经有了,你的眼睛被打开,看到基督十字架的真理这个事实,就证明神已经赐给了你礼物。不要坐等,不要"等候",甚至都不要"在祷告中等候"。我当然不是说你不要祷告,而是不要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光是"祷告等候"超自然的神迹发生在你身上;否则,你就将在哪里等候--不是二十天,而是很久很久。

  这些经文要求我们运用、使用我们的恩赐,那就是:我们都应当成为基督身体里的有机的一部分。这样做,不仅给神的子民带来益处,给神的教会带来荣耀,更给神的名带来荣耀。

  下一讲里我们会进一步地来学习、来寻求。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父神啊,我们切切地祷告,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您所赐给我们的伟大礼物--您使我们受洗归入基督的教会这个伟大的身子。父啊,愿我们认清您已经为我们所做的,让我们以此为乐!愿我们不要白白地浪费这些恩赐;愿我们像以赛亚那样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愿我们认清您所赐给我们的一切恩赐,其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就是:因基督的十字架,您称我们为义;我们认清了自己的过犯、罪孽之后,因着您的恩典,在看到了您的圣洁与荣耀之后,知道您用炭沾了我们的嘴唇--我们充满罪孽的嘴唇--除去了我们的罪。愿我们以此而得安息。但是,叫我们不要停止您召我们、使我们成为您的工,去做您为我们准备、要我们去行的。

  父啊,愿我们不要在那里等候什么"第二次祝福";让我们看到弟兄姊妹有需要的时候,不要在那里"安静等候"。父啊,让我们不要对我们的这个身子视而不见,让我们主动地在一切言、行上尽上己力,将荣耀归给您的圣名!奉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http://cclw.net/book/meizhongbuzhu/htm/20.html

【珥二32】「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

【珥二32】「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

神的审判惩罚(1-14节)。劝勉他们要禁食祷告;赐给他们应许的祝福(15-27节)。关于圣灵的 应许,以及将来恩慈的应许(28-32节)。

约珥书2:

28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

29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30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煙柱。

31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

32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

V。28-32

神的应许将从五旬节开始成就;圣灵将在那时大大浇灌下来;恩典与恩赐将被丰富地赐给犹太人 和外邦人。神的许多审判惩罚,将要临到这罪恶的世界;直到那全地都将落在神审判的末日。呼求神,就意味着认识神,信靠神,渴慕神,倚赖神,甘心地顺服神。只有被神呼召、离开罪、归向神的人;离开自己、归向基督的人;离开世事、仰望天上的人;才会在神的审判日被拯救。

马太亨利圣经注释2578页


























*【徒二21】「到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羅十13】「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Tuesday, 24 October 2017

第十三讲(C2)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 --"第二次祝福"--?

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象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使徒行传2:1-4)

  祷告:

  父神啊,我们在这里读到五旬节圣灵在教会里浇灌下来。父神啊,愿我们理解三位一体中的这第三位的工作。父啊,愿您的圣灵赐给我们理解能力,在我们心里作工,好叫我们知道真理之后,接受、持守它;愿我们不消灭圣灵的感动,不要否认祂在我们生命里的大能,但同时也不把非圣灵作的说成是圣灵作的,以致在教会里造成迷惑甚至导致灾难。父啊,求您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这点。祷告奉我们救主基督的名求,阿们。


  一、回顾


  在我们接着上一讲进一步深入地来查看纠偏系列中《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这部份之前,让我们一起来作个回顾,以便使我们有个较全面的概念。

  首先,我提出的论点是:基督徒不应该期望神迹--就像人们汽车后面贴的那句口号那样--至少不应期望耶稣和使徒们所行过的神迹。我不是否认神迹。前一次我们提到过,圣经里是没有神迹(英文"miracle")这个词的。当我们为人祷告求神医治的时候,我们相信神可以超自然地医治人,但这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神迹,而是我们在圣经里读到的神迹。那是行神迹者权威的证明,或者像彼得在水面上走向耶稣的例子那样表明他在神国里的特殊位置,也就是耶稣对彼得说"你从水上走过来"这种具有权威性的神迹,而不像我们聚集在一起祷告求神医治时,知道神或许医治,或许不医治。

  我也不是在说神不听祷告、不医治人了;但神可能不医治。但是,当彼得在圣殿门口遇到那位瘸腿的向他乞讨时,他没有先祷告求神医治,而是直接宣告"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 1:11),那人是不可能不得医治的,因为这是彼得具有权威性的话。

  神迹是超自然的事。我们不是在讨论惊人的巧合,或婴儿出生这样令人惊叹的事。著名神学家郝治这样描述过神迹:

  神迹发生在物质世界里,也就是说,发生在人的感官可以观察到的范畴之内;神迹的发生单单是因为神的意志,与任何第二原因的介入毫无关系。

  第二,我们讨论了圣经里的神迹为什么会发生;我们也说过,耶稣以神迹医治人并不是没有爱心,但神迹在教会的这段历史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证实传信息者的权威。我已经引用了那么多处圣经证明了这点。因此,假如我们相信神迹是一直继续下去的,那么我们就必须相信圣经仍然没有完成。我想说一下,我并不是在这里说灵恩派的人没有知识、不明白圣经、不学习原文等等。但是当我们读到他们的声明时,问题就来了。那种说今天仍然有先知说预言,只不过比圣经上小一点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你说今天仍然有人像耶稣、彼得、保罗那样行神迹,那么你就必须把这些人所说的话看作是像耶稣、彼得、保罗所说的一样。那么,圣经就仍然未完成。

  第三,我们简要地讨论了圣经中发生的某些事已经停止发生。我们谈到了两个概念:

  1.已完成的救赎之工;
  2.救赎之工的应用。

  那些与已完成的救赎之工有关的事不能被视为教会历史中的正常现象。这些事包括耶稣降世、生活、受死、复活、升天和基督的灵浇灌下来等等;而救赎之工的应用,就如宣讲神的话、圣礼、教会纪律、非神迹的恩赐等等。

  第四,我们稍提了一下圣灵的洗与火的洗。或许我们可以在今天崇拜结束之后主日学的时候讨论。

  第五,我们眼下正在讨论的那种错误观点--相信伴随着神迹奇事的圣灵的第二次祝福或第二次洗。我们的论点认为,这应当是包括在已完成的救赎之工中的。

  第六,我们将会查考《哥林多前书》12-14章来结束这个专题讨论。


  1.目的


  让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讨论这个系列的目的,因为我决不想要在我们教会造成一种消灭圣灵感动的气氛,决不想要使大家对属灵的事情失去热情,把属灵热忱看作是负面的事。我也不想大家对灵恩派的人形成一种藐视的态度。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教义,满有爱心地向人表达。这才是圣灵的工作。若我们以刻薄尖酸的态度对待人,那可就是在消灭圣灵的感动了。

  我们的目的是要合一,是唯有在共同的知识和权威之下才能达到的合一。我不可能与那些从神那里得到我所得不到的"秘密信息"的人合一。我想我不必详细解释,大家都很清楚。保罗说我们要有基督的心;若没有,那么合一从何谈起?

  我们的目的之一是要避免以"属灵"与"属肉体"来对基督徒分门别类。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这种所谓的属灵的"新水平"。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要寻求圣灵的洗,找到过圣灵充满的生活的诀窍。我们在前几次的讲道中已经提到,我认为这种对基督徒的划分是对圣经不正确的理解。

  我们的另一个目的是要避免不讲理智的基督徒;这是另一种危险的倾向。那种说与神交通可以"绕过头脑"的观念是非常危险的。要打败敌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敌人不再思考了。

  一句话,受到这些错误威胁的是唯独圣经是权威。我们切不可轻看神赐我们的荣耀礼物--圣经。在圣经里,也唯有在圣经里,我们才能知道神的心。圣经里的声明是清清楚楚的,是一切权威中的权威。正因为唯有圣经是权威受到威胁,那种对神的子民不健康的引导就是危险的--哪怕不是出于恶意。因为这会使基督徒们处于困惑、迷茫之中(就如在罗马天主教里一样),有时甚至对他们的那些以使徒权威自居的属灵领袖们无所适从。你有没有与自信有使徒权威的人辩论过?那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双方没有共同的权威:你要看的是圣经,他们呢?他们是按自己心里对神的冲动。这对于争论的问题是无助的。

  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中,神将祂的子民从压迫之中拯救出来,才使今天我们每人手中有自己的圣经。你们有圣经,可以质问我;我必须按圣经回答。这是神赐给我们的何等奇妙的礼物啊!然而,今天我们像当年的以色列民一样,悖逆地喊着要一个王。


  2.第二次祝福


  目前我们正在查看的是,基督徒是不是应该期望伴随着神迹奇事的圣灵浇灌是贯穿于历史之中基督徒的共同经历?我们在圣经里读到,耶稣告诉门徒们到耶路撒冷等候,祂复活升天之后会赐下祂的灵来。事实上,耶稣赐下圣灵是在马可楼上,然后在五旬节圣灵浇灌下来;接着,使徒们出去,又有圣灵随着浇灌下来。灵恩派的人把这视为历史里的正常现象;我认为这不是正常现象,不应该一直在教会里发生。我们要问的是:五旬节到底是已完成的救赎之工的一部份(就如基督的生、活、死、复活和升天)以致我们不应期望会一再重复呢?还是属于救赎之工的应用(就如传讲福音、施洗和领受主的圣餐)一直在历史中继续呢?我已经作了论证,五旬节是已完成的救赎之工的一部份。正是基督浇灌下祂的灵让使徒们回忆起他的一切教导(约 14:25)。在上一讲中我们已经学到,使徒们的信息是以他们行神迹奇事的能力来证明的。当神决定此信息完成时,圣经就告完成,救赎之工也就已经完成。因此,对此"第二次祝福"的追求至少也是一种愚人之举,是徒劳的。


  分门别类


  比愚人之举更糟糕的,是这种观点给教会内带来不健康的、不符合圣经的分门别类,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不安与挫折感。我们也已经按照"神召会"大会的声明列出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划分。[注1]


  4.圣灵的第二次洗


  我们已经讨论了圣经里所发生的圣灵的第二次洗。对此,圣经中共有七次记录(太3:11;可1:8;路3:16;约1:33;徒1:5,11:16;林前),都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命令性的。也就是说,圣经里没有敦促我们要受圣灵的洗,而是指出那将要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事。因此,寻求受圣灵的洗不是圣经的教导;它是灵恩派的主要观点。

  我们已经看到,圣灵的第二次洗都是由使徒掌握的;这些事发生总是有使徒在场。圣灵的洗包括使徒以权柄确保圣经里救恩的信息--这是不再重复的单一事件。这一事件又被称为启示的洗,与圣灵浇灌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还讨论过了,耶稣得荣耀之后(约7:38-39),浇灌下圣灵,叫使徒们无误地想起祂的一切教导。祂也赋予他们行神迹的能力来证实此信息。我盼望大家对此已经清楚:耶稣是神,祂的教导是无误的。但使徒们不是无误的;他们是会犯错误的。因此耶稣说,"我去之后会差圣灵下来,圣灵会让你们记起我说的一切话。人若不信你们,我会像赐给摩西一样赐给你们行神迹的能力。"这就是神赐神迹奇事的目的,行神迹的人所说的会使人听从,叫人遵守。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作了圣灵要来的准备工作。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圣灵第二次洗的事件本身:

  提阿非罗啊,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直到祂借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门徒,以后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祂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神国的事。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5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耶稣对他们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说了这话,他们正看的时候,祂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祂接去,便看不见祂了。当祂往上去,他们定睛望天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身穿白衣,站在旁边,说:"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徒1:1-18)

  从这封信的开头,我们知道路加是写给谁的。耶稣复活之后,以无误的证明将祂自己显示给使徒们,并通过圣灵赐给他们命令。祂没有对你我这样做,没有将祂自己显现给你们。你们可以看到,不加限制地将此加在历史中任何人身上,是何等危险的事!耶稣命令他们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的应许;他们会得到能力,为祂作见证,从犹太、撒马利亚直到地极。祂有没有命令你们等在耶路撒冷?我们难道可以把这应用在每个基督徒身上吗?我并不是以讥笑的口吻说这些话;我是想要你们严肃地来看,因为有人把耶稣对特定的人--即使徒--所赐的命令,应用到他们自己身上。

  这段经文常常被认为:每一位寻求遵行大使命的基督徒都能得到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我同意;我决不想要限制圣灵的大能。我同意,基督徒像使徒们一样传福音,那的确是有大能的,正如保罗所说,"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你、我对福音的正确理解在当时是有人怀疑的,是使徒们写下来的。我们今天有了它,能力就在于此福音。我们不需要新的信息。福音是一次完成了的、充足的信息,是神所立的。但是,当我们把使徒们所特有的应用到自己身上时,我们就犯了解经的关键性错误。我认为,至少从一个角度说,使徒们的确是为耶稣作见证直到地极。你或许会说,"且慢,'直到地极'不需要时间吗?不是要贯穿在历史中吗?"当然,从一个角度说,的确是这样;你、我今天在美国就受益于此。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根据以经解经的原则,下面这段《使徒行传》的经文里就已经指出:

  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徒 2:5)


  5.历史上特殊的圣灵浇灌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圣灵的第二次浇灌是已完成的救赎之工的一部份,是救赎之工启示性的一部份。我们当然不想要轻视此第二次洗的重要性,不然的话,我们就被指责为将此事变成了学术性的讨论了。这是圣灵启示性的工作。假如没有圣经,基督徒就无从知道基督的救赎之工,那么已完成的救赎之工对基督的教会也不会有多大的帮助了。

  《约翰福音》二十章22节中,使徒们是在与基督很亲密的情况下接受耶稣吹向他们的圣灵的;而在公开场合,在天下各国来的人面前,圣灵在五旬节赋予人们神迹般的能力,用各国的方言宣告信息(这点,我们以后还会详细讨论)。

  圣灵的浇灌并未停留在这里。五旬节后,使徒们出去,按手在人们身上证明他们的权威。应许是赐给使徒的,能力是加给使徒的。在整个使徒时代,使徒按手,圣灵就浇灌下来。圣灵的浇灌从来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每次都有使徒在场。记不记得那些受了约翰水洗的人,保罗问他们有没有受过圣灵的洗?他们说,没有。于是按手在他们身上,圣灵降下,他们就说起方言来;外邦人也一样受了圣灵。

  他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就受了圣灵的洗呢?他们为什么一定要与使徒接触呢?因为这就回到我们已经讨论过的教会的基础--使徒与先知,也就是神的话。当时他们是没有圣经的;因此,他们的起始点,他们所依靠的权威就是使徒。今天,我们在主日学的讨论、辩论中,我们都是打开圣经来对照,判断是非。可在当时,他们只有旧约;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不是打开圣经,而是打开门让使徒保罗进来。他判断是非,他就是圣经。保罗一出现,几乎整个新约就出现了。原先他们只从施洗约翰那里学,现在他们有了完全的启示,一直持续到圣经全部完成。基督将祂的权柄和能力,在神迹奇事和信息上满满地赐给了使徒们。

  希望我们对上述的概念能够有一个理解。我并不是说就没有不同意见,持不同观点者就没有很强的论据。我也决不想给你们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好象灵恩派的人都是无知之辈。他们有他们的一套解释圣经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做法,但我认为那是有偏差的。他们所不能克服的,不能逾越的就是唯独圣经是权威。当我们读到他们的论点、论据时就能看得出来,正是五旬节圣灵的浇灌,我们大家才有可能有神的话。这是已完成的救赎之工的一部份,我们均受益于此。这是符合圣经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今天看不到圣经里的那些神迹。

  上一次我们就说过,假如我错了,我一定愿意悔改,因为这关系到神的心意、神的能力和神的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察验一下,在何种条件下灵恩派的观点才会站得住脚。


  看看是否行得通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神召会"大会是怎样来解释他们的观点的。我还是要解释一下,我之所以引他们的观点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多事情上我们的信仰观点都是一致的。我不想引那些极端的灵恩派的观点。"神召会"是一个信仰相当扎实的教会系统,拥有数以百万计的信徒、出色的神学院和伟大的神学家。下面这些是他们的正式文件:

  我们需要向刚信主的人解释,引导他们进入圣灵的洗。诚然,人应该等候(在祷告中等候神),预备好一颗心和对圣灵的理解。但初信之人快速进入圣灵的充满也是件好事。

  这是他们对自己的一套进行的解释。但是,《路加福音》二十四章49节中的"等候"是耶稣让他们到耶路撒冷去等候,并没有祷告的意思。他们去了,在那里等候了二十多天,直到圣灵浇灌下来。说实在的,在这里把"等候"解释成"在祷告中等候神"是一种杜撰。你是不能以圣经的话来证明、支持这种解释的。祷告当然没错;他们在等待时期也一定祷告了。但主耶稣给他们的命令时却没有说"去耶路撒冷祷告、等待";祂告诉他们到耶路撒冷去"等候"。

  接下来,"神召会"大会宣言以问答的形式来加以解释:


  问:圣经上是否可以找到有关的教导来证明今天圣灵浇灌的经历是符合圣经的?

  答:

  圣经上的证明就是五旬节圣灵浇灌下来的这段经文。当时,使徒彼得站出来证明圣灵浇灌下来是实现圣经的预言。他解释说:"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徒 2:16)。今天我们所经历的是从五旬节开始实现的约珥的预言。《使徒行传》的记录与今天所发生的圣灵浇灌,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目的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初代教会被圣灵所装备,改变了当时的世界;今天那些被圣灵充满的神仆也同样地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基督被传开,罪人得拯救,病人得医治,神的国度大大增长。我们虽然还没有看到我们为之祷告的属灵的全面复兴,我们还是可以像彼得一样说:"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

  如前所述,《使徒行传》中所给出的证明是:使徒一按手,神迹奇事就发生。你若考虑一下死人复活、《圣经》写成(他们当然没有作如此宣告)的话,那么《使徒行传》中所发生的与今天灵恩派教会所发生的,是没有什么真正相似之处的。上述这些当然是发生的,因为圣经是我们一切的前提与标准。先知约珥的预言实现是一次性的完全实现。把历史上一次实现的预言说成是贯穿于历史之中,这种解经方法是有问题的。约珥的预言中包括了启示("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按上述的这种解经方法,唯独圣经是权威就将不复存在,圣经就不再是唯一权威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问:谁应被圣灵充满?

  答:

  五旬节那天,当信的人聚集在一起祷告时,"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 2:4)。没有一人被排除在外。不仅仅是使徒,在场的一百二十位男女都被圣灵充满。使徒彼得告诉那些观望的人们说,他们也应被圣灵充满。他说:"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徒 2:39)。

  彼得什么时候、在哪里说过圣灵的洗是在每一个时代给每一位信徒的?彼得所说的应许不是五旬节的应许,而是亚伯拉罕之约的应许。对此,你只要认真学习一下整本圣经中的应许,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彼得所说的应许是从《创世记》三章15节开始到亚伯拉罕时得以更全面地表达。假如圣灵的洗的确是给每一位基督徒的(请不要忘记,圣经中圣灵的洗是描述的而不是命令的),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得到(至少是以灵恩派对此事的观点)?这是神的应许,是描述而不是命令,不是人寻求的而是发生的。《使徒行传》里没有一个人在寻求,而是发生在他们身上。为什么今天没有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呢?事实上,我完全相信,每个基督徒都得到了,但不是灵恩派所定意的那种。以后我们学到《哥林多前书》十二章时就知道,每位基督徒都受了圣灵的洗,只不过不像五旬节派那样的理解。

  让我们接着往下读:


  问:为什么有些人立刻就得了圣灵的洗,而另外一些人长期寻求都未得着此经历?

  那就是我。我信主三十多年,有段时间曾全心地追求。当时我的神学基础并不扎实,不能分辨这些。但当有人教我可以从倒背字母表的办法来操练讲方言时,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我觉得圣灵不是靠我们来打气、加油才能做工。因此,我从来未得到这些恩赐。你可能会说,我主观上有问题。没错,我的确在主观上有问题。我盼望,我也祷告;我不要以自己的主观经历来准备这篇讲稿。三十年来我已经克服了失望之情,然而,这若真是神的应许,我曾期待的就应该发生,而不需要我除了信靠基督之外,自己还要来施技、来做准备。

  答:

  耶稣在升天之前嘱咐门徒们说:"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 1:5)。二十天之后,他们都被圣灵充满(徒 2:4)。在此之前,主对他们说:"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到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 24:49)。毫无疑问,门徒们遵守了指示;他们待在耶路撒冷,大部份时间都在祷告。这里有一个对圣灵的"等候"。但是,一旦圣灵降下,就不再有"等候"或"等待"了。今天,除了我们准备自己的心被圣灵充满,是没有理由再等候的。

  有些信徒信主之后,几乎立即受了圣灵的洗;另一些人等候的时间长短不一。这是为什么?

  (1)因为圣灵是全权的;祂随己意而行。
  (2)因为圣灵不是一下子就加在任何信徒身上。有些人需要一段等候的时间,直到他们完全顺服圣灵的控制。
  (3)因为"充满"可以是一个过程。有些人确实受了圣灵;他们是在经历一段等候神同在的奇妙而充实的时间。寻求受圣灵之洗的人应该知道,"等候"只会使他们离被圣灵充满越来越近。

  所有的这些答案都与圣经中的圣灵之洗毫无相似之处。圣灵当然是随己意而行--祂是神啊!但这与他们那种说有人还没有"完全顺服圣灵控制"的解释是不一致的。你看没看到?你必须"完全顺服"才行。可是谁已经是"完全顺服"了呢?你若没有圣灵,那可就更难了。顺服神难道不需要圣灵的工作吗?这可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高标准啊!圣灵当然是一下子就加在那些听到彼得、保罗讲道的人身上:

  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
  ……他们听见这话,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徒10:44,19:5)

  这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画面是,就像是狮子突然冲出跳在你身上一样。这不在乎你有没有准备好自己来接受圣灵;圣灵是一下子就降在他们身上的。


  问:

  当一个人寻求受圣灵之洗的时候,他是否可以或者自己或是在环境上做些准备,好叫被圣灵充满更快些?

  你看见没有,这里说你要先做准备,先把一只脚踏进门去。圣经里可从来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圣经里的问题是:"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 16:30),而不是"我当怎样行才可被圣灵充满?"

  答:

  人们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我怎样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里获得圣灵的洗?"基督徒应该做的,是寻求施洗者而不是受洗本身。耶稣就是为信徒施洗进入圣灵的那一位。寻求者应该注目在耶稣身上而不是在经历上。此外,下列的几个步骤也能帮助寻求者:

  (1)明白圣灵之洗是神的恩赐,应存感恩之心接受。人是不能靠自己的行为和努力来挣得的;唯有存一颗敞开、愿意的心才能接受。

  但是,前面不是说,人若不完全顺服圣灵会阻碍圣灵之洗吗?这难道不是要靠人努力的吗?你没有得到圣灵的洗,而别人被圣灵充满,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达到了道德上的一个高水平、顺服神,而你未能做到吗?根据他们前面的解释,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人自己努力的体系。

  (2)要完全相信,圣灵的洗是符合圣经的,是正确的教义。

  这难道不是有点在操纵、控制人吗?教义上的正确从来就不是圣灵之洗的先决条件。事实上,圣经中有些受了圣灵之洗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有圣灵;他们说:"我们从未听说过有圣灵"[注2](徒 19:2)。突然之间圣灵就降了下来。他们可不需要完全相信,不需要在教义上正确到一个地步,好使他们受圣灵之洗。

  (3)承认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罪,在神的帮助下立志过圣洁生活。

  我以为这是人在信主之时应做的。我们每个主日早上也在神面前认罪;我也盼望我们经常这么做。认罪与过圣洁生活也从来不是受圣灵之洗的先决条件。《使徒行传》三章12节中,人们看到彼得的大能,非常希奇:

  12彼得看见,就对百姓说:"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徒3:12,黑体字为我所强调的)

  你看,彼得是在否认自己达到任何虔诚的水平而使神赐给他有这样行神迹的能力;这与彼得的圣洁生活毫无关系。这就是彼得的见证。

  (4)要开始以赞美与感谢敬拜神。

  这难道不是被圣灵充满所致,反而是为了要得到圣灵吗?这难道不是有点在操纵的口味吗?你想要神给你点什么东西,于是你就先来赞美祂。我们今天在这里敬拜,在唱赞美诗歌,将荣耀归给祂,难道是为了要从神得到什么吗?难道我们这么做不是因为祂已经为我们做的,而是为了想要得到点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吗?

  (5)向施洗的主表达你想要被圣灵充满、荣耀祂的愿望。

  圣经从来没有教导我们这么做。

  (6)顺从你心底深处"涌上来"的、内在的冲动,以一种你不明白但神能明白的语言表达对神的敬拜、赞美与歌颂。

  听上去是在说谎!这可能要算是灵恩派最危险的一个方面,叫人弃绝理智、思考,去跟着感觉走。听上去与保罗提醒提摩太要警惕的那些牢笼被各样私欲引诱的妇女的假教师们(提后 3:6),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讲一种"你自己不明白的但神却明白的语言"到底是什么意思?下次我们会在《哥林多前书》里学到,保罗坚决反对这种观念。他说,你假如不明白说的是什么,你就是对着空气说了。就像吹号无音调,听到的人不知所措,是进呢还是退?圣经里从来没有任何地方是放弃语言、不顾语言的--无论是人说的,还是天使说的,都是人能够明白的语言,总是明白无误的。神向你、向我所启示的关于祂的特征、属性,是以词汇、句子、段落、正确的语法结构所组成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研读圣经;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在斥责犹太人领袖的时候说:"你们难道没有读过这经吗?"祂可没有说:"你们难道不让内心的冲动发挥出来吗?"

  知道圣灵的大能打开我们的眼睛叫我们看见、明白、接受神的话之后,充满热情地努力过这种生活。这,才是圣灵的大能。满腔热情地立定心志去做神所吩咐的,来相信神告诉我们祂已经为我们所做的。这,才是属灵的人。

  五旬节所发生的圣灵之洗是历史上的特殊事件。它的目的是一次性地证实福音的信息;我们不应该认为是一种贯穿于历史中的基督徒的正常经历。

  上述这种为适合他们的系统对圣经所作的粗劣解释,应该引起基督徒的警惕。我说这话可能是重了点,但他们的这种解经方式实在是有问题的。不幸的是,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教会里不讲理性、反对知识的时代。于是所剩下来引导我们的只有里面的冲动和各种各样的私欲。

  因信称义、基督的宝血、基督的十字架、神公义的满足……都已丢失了。愿我们为此悔改,愿我们将十字架的荣耀带回到基督的教会里来。

  我们一起来祷告:

  父神啊,我们切切祷告,求您使我们能正确地理解您给我们的信息,让我们成为您恩典的好管家。父啊,让我们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尽心、尽意、尽力地顺服您所赐的信息,爱您、爱我们的邻舍。父啊,让我们寻求克服肉体、做属灵的人。然而,让我们凡事有秩序地正确而行。让我们自制,使我们的言行可以客观地被衡量,不要让我们迷失在自己的热情之中,不要让我们去跟随自己的热情,而要让热情跟随我们,好叫我们事奉您。祷告奉基督的名求,阿们!

http://cclw.net/book/meizhongbuzhu/htm/19.html

Saturday, 21 October 2017

第十三讲(C1)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 --"第二次祝福"--?

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象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3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使徒行传2:1-4)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父神啊,让我们真是来重视您圣灵的工作。愿我们明白,那在我们里面作工的,向我们启示伟大真理的,叫我们的心转变的圣灵的工作。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应当期望的和什么是不应当期望的。我们求您加添我们对您的热爱。父啊,我们祷告,以更大的热情寻求您,并求您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向我们启示,让我们有智能地理解敬虔的事。祷告奉基督的名求,阿们。


  一、序


  这一讲的内容较多,我打算分两次讲。今天早上我们要讲的是"第二次祝福"这个概念。什么叫作"第二次祝福"?你们中间或许有人没听说过这种说法。那就是,你得救了,但还有"第二次祝福",或者说圣灵的重生使你得大能力。顺便说一下,这种形式的教义在今天不是少数人而是成百万的人所相信的,我毫不怀疑他们都是基督徒,但坦白地说,他们所相信的就是今天早上我所要来驳斥的。

  伴随着基督(即"新约")而来的是神迹奇事,是按手医病、叫死人复活、说方言、说预言等等的神迹奇事。这是我们在圣经里读到的。离开了耶稣的真实身子,没有圣灵浇灌下来的特殊工作,基督徒们看上去是没有这些能力的。也就是说,没有圣灵浇灌下来,这些事是不会发生的。

  今天,五旬节派的人(也就是各种灵恩派)坚持说,圣灵会赐给今天的信徒,与我们在圣经《使徒行传》中读到的同样的能力。五旬节就是指《使徒行传》第二章五旬节的事。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圣灵的这种伴随着神迹的浇灌,随后是不是在历史中一直都是基督徒的共同经历?这就是我所问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期望发生在《使徒行传》第二章中的事也发生在我们身上?五旬节所发生的到底是那已经完成的救赎--就如基督的生活、祂的死、复活和升天--是不再重复的事件呢,还是已完成的救赎之工,就如宣讲福音、施洗和主的圣餐一样,在历史中是一直延续的?五旬节的位置到底是属于前者还是属于后者?是属于已完成的,也就是一次性完成了的、不再重复了的救赎之工呢,还是属于这一已完成的救赎之工的应用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会来讨论。

  我认为五旬节是那已完成的救赎之工的一部份,是基督工作的一部份,是祂将祂的灵浇灌下来,让祂的使徒们记起祂一切的教导(约 14:25)。上个礼拜我们已经讨论过,使徒们的这些信息是由他们行神迹奇事的能力来证实的;耶稣赋予他们超自然的能力行超自然的事,来证实他们所传的信息。当神决定此信息已经完成,《圣经》就已完成,救赎之工也就完成。


  1.小心分裂


  毫无疑问,我一定又会被指责为在搞分裂,因为我在攻击成百万人所接受的基督教中的一种形式。当然,我们的教会里没有这个问题,但这却是许许多多教会的问题。作为基督徒,我们需要知道此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需要了解这个问题。我的论点不是说他们不是基督徒;我的论点是他们不正确地理解了圣经;我的论点是:不正确的理解是有害的。我一点也不怀疑,就像罗马天主教一样,到了一定的时候,这种形式的基督教将会使这些教会和信徒们无视圣经的权威,福音也就成为可有可无的。上个礼拜我们已经讨论过,行神迹奇事者以神迹奇事来证实信息的权威。假如你认为这些神迹奇事是救赎之工在历史中的应用,那么圣经就仍然还未完成。这是罗马天主教关于圣经、关于神对祂子民的信息的观点。假如五旬节派的观点照这样走下去,圣经就会失去它是"神对人类的无误的唯一的信息"这一特征。这是必然的事,因为圣经的信息是以神迹奇事来证实那传此信息者的权威的。我希望你们大家能看到这种必然性。

  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这样一个抗罗宗的时代,圣经正在被人的感觉与情绪所取代。所谓抗罗宗,也就是非罗马天主教、非东正教的基督教,因为今天基督教的属灵遗产都是来自抗罗宗。假如你相信圣经是唯一的、无误的神对人类的信息,那么你就是抗罗宗的。当然你不必挂上块牌子。上礼拜我们已经提到过,最近美国圣公会教会决定按立同性恋牧师,圣公会的代表公开地声明圣经不是他们唯一的、无误的权威,说他们的权威是"一群被圣灵充满的会众"。在全国电视上,一位支持此同性恋牧师的妇女在麦克风前大声地说:"我只问一个问题:假如是耶稣,祂会怎么做?"她的观点很清楚:她认为耶稣会做的,不是根据圣经。

  我举这些例子是要指出:五旬节派对"第二次祝福"--即你成为基督徒之后,圣灵降在你身上的观点--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教会里不健康、不符合圣经的分门别类。这就是造成分裂的原因。我不是反对分裂,我反对的是不健康的分裂。我们看到的是数以百万计的基督徒在进行一场徒劳无益的"属灵"追逐。神迹奇事风靡一时,追求行神迹的能力代替了在基督里的真正的坚忍信心。问题的焦点成了你的生活里有没有神迹奇事发生。于是,"基督为我的罪死了、成为赎罪祭"这种教义成了过时的东西,是冷的,没有生命的,不过是声明而已。我们想要的是有生命的、有热情的东西,就像我和妻子的关系一样,要有激情的、动感的、充满活力的。那种冷酷的、正统的教义对我没用。你如果去灵恩派的教会,他们就有这种"活"的关系,而不像我们的教会,一进来先给你二十页的讲道稿子,远不如到那种基督徒中心那样有趣,又有音乐,又有跳动,节奏很快。我倒不是反对音乐、反对跳动,但你绝对不能丢弃"信仰声明"。人人都想要得到那种有能力的信仰,但实际上没有人得到。

  我小时候和人玩接球[注1],我往前跑,准备接他的球;只听到他不停地喊"再跑远点!再跑远点!……"我一个劲地往前跑,就是不见他扔出手里的球来。这就有点像很多基督徒的光景,你想寻求、得到神那儿来的能力--所谓的"第二次祝福"--以及伴随而来的一切。但我发现,很多人往往就是等不到,因为没有这回事。


  2.查看一下教会内分门别类的观点


  下面,让我们来很快地看一看五旬节派的主张。我认为是在教会内分层次--有圣灵的和没有圣灵的,因而给众人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与挫折感。我不认为这种形式的基督教会给信徒带来自由,只不过是一种没完没了的追求,要想达到一个你永远达不到的水平。下面的这些声明引自"神召会"大会的正式文件。我之所以引用他们的声明,是因为此教会系统在五旬节灵恩派各教会中要算是最扎实的。我不想找那些极端的例子,来进行打"死老虎"式的批判。我不想被人指责不负责任地批判别人。这里他们回顾了灵恩派的历史,有一套关于"圣灵第二次祝福"的理论。我所引的这些声明,你可以在网上查到。

  ……最大的圣灵浇灌发生在二十世纪初。当时一些小型圣洁组织的成员正在寻求与神之间更亲密的经历,他们亲眼目睹了圣灵更新所赐的恩赐。在聚会的时候,他们看见了许多神迹奇事,正如《使徒行传》中所记录的一样。那些经历圣灵之洗的人开口说方言,发预言,为病人祷告而发生神迹般的医治,并且开始一波新的传福音事工,很快传遍世界各地。

  假如灵恩派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会第一个从心里说,我们大家都必须悔改。但假如他们错了,那么就不仅使教会之间产生不同宗派,也会在教会内把人划分为有和没有被神的灵浇灌的。虽然我认为浸信会在"圣约"的观念上是错的,然而我仍然认为他们对大使命有极大的贡献。但是我不明白,一个没有圣灵的基督徒或教会怎么可能对大使命或任何神的其它事工做出极大的贡献?这是个极严重的声明:"他们教会有圣灵,而其它教会错过了圣灵",或者应该说,"圣灵错过了其它教会?"这里所强调的是"经历",它是一个不断地出现的主题。那些经历了圣灵之洗的人说方言、预言,行神迹奇事。这不仅仅是一个对圣经的不同解释而已,而是宣告说,有些教会可以直接与神交通,也就是"说预言"(什么是说预言?说预言就是直接知道神的心),而别的教会则没有。根据这种观点,那些相信复活的救主,寻求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祂的人,缺少的是所谓"与神之间更亲密的经历"。谁不想与神之间有更亲密的经历呢?


  3.圣灵像大风吹过,但却是有选择的


  我们接着读下去:

  然后到了1960年代,另一波五旬节祝福的复兴运动开始了。许多路德宗的人开始讲方言,为病人祷告。许多罗马天主教的人在敬拜中举起手来,在圣灵里祷告。在长老会、圣公会、卫理公会、浸信会、弟兄会,在基督门徒会……圣灵像大风刮到了整个教会范围。

  是啊,圣灵像大风刮到了整个教会范围--罗马天主教、长老会、圣公会等等、等等。可这"圣灵的风"却显然没有刮到在其中的某些罗马天主教会,某些长老会,某些浸信会,等等。这里就有问题了:圣灵像大风一样刮;人们经历五旬节……。然而并非所有的罗马天主教会,所有的长老会,所有的圣公会等等,都经历了圣灵的大风。让我们来和圣经上五旬节的记录作一个比较吧:

  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象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1-4)

  这段经文教导我们说,火焰的舌头落在每个人的头上;现在我们却没有看到。并且他们每个人都被圣灵充满,开始讲方言。假如五旬节所发生的事是每一个世代教会都应该发生的,那么我们怎么来解释那些没有开口说方言的卫理公会的人呢?假如圣灵像五旬节那样刮到我们教会,你们中间有些人开始经历,有些人没有,那你怎么解释呢?你们没有的人是怎么搞的?你们这些人就必定是属于教会之外的人,从而需要受洗进入教会(徒2:37-39);不然的话,就成了那些"嘲笑的人",嘲笑说他们是喝醉了新酒的人了。你或许会问,那些在施洗约翰那里受洗的人不也没有圣灵吗?但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他们与使徒接触之后就开始讲方言了,并且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了圣灵、说方言。因此,把五旬节作为一个模式,认为是救赎之工贯穿于历史中的应用,实在是有问题的。

  这种划分方法不仅把基督徒分为"有能力的"和"不太有能力的",不仅是有人"直接知道神的心意",有些人"没有",并且成了"教会内的人"和"教会外的人"之间的差别。有一点,"神召会"做得不错,那就是他们没有下结论说,"没有受圣灵第二次洗的人没有得救",而这本应该是他们这样解释圣经的必然结论。但有些五旬节派的教会就是如此下结论的,我就听到过,你们可能也听到过,他们说,你假如不能说方言,那就证明你还未得救。假如你没有参与圣灵的恩赐,或五旬节的神迹,那么必然的,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你没有得救。在五旬节的时候,那些站着观看并且指责说,这些人喝醉了酒的、没有参与受圣灵、说方言的人,是教会外面的人。在这点上,你是找不到中间位置的;你不能说:"这种以说不说方言来决定人是不是得救的划分方法太过激了,不能这么说。"这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做算术题。二加二等于四。你不能说,你喜欢的话,等于五也可以。你不可以这么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在五旬节上,圣灵浇灌下来,他们都说方言,每个人都说。

  我们接着往下读那个公开声明:

  今天,各个宗派里那些对信仰很严肃的人正再一次地仰望"神的应许"(耶稣的话)。这一经历与得救不同,它发生在得救之后,使人进入一种圣灵充满的生活。

  这里,教会里的人被划分为"对信仰严肃的"和"不严肃的"两类人;这就意味着,假如你对信仰很严肃,就应该来寻求,来参与这些神迹奇事。也就是说,严肃的人有圣灵充满的生活;其它人则没有。你"全心地相信救主基督,信靠祂是你的救主和掌管你生活的主"是不够的。想一想吧,对信仰的这种理解是多么荒唐。比如说,你的一位加尔文主义的弟兄或姊妹完全信靠耶稣,自己什么也不能带给神,唯独信靠十字架;虽然他/她也像我们一样软弱,但尽力爱神、爱邻舍,我们难道应该把这样的弟兄、姊妹视为低水平的基督徒吗?因为他们没有那种圣灵充满的生活?我们真是应该来重新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圣灵充满的、更丰盛的生活?若不是相信耶稣为救主、为主,那么什么是圣灵充满的、更丰盛的生活?

  我们在这段声明里读到,人必须寻求一种不同于得救的经历。我们要问:这到底是什么经历?我们怎么来判断这种经历是真的还是假的?


  4.心里温暖


  "神召会"大会声明劝告我们说:

  消除疑问、化解争议的办法,就是让圣灵来温暖你的心,使你的灵魂进入与神的亲密交通。

  这段话与摩门教关于"心里火热"的说法简直太相似了。编织在此敬虔劝告之中的是一种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式的方法,那就是说,我只要心里温暖起来,一只脚就已经踏了进来。温暖心、吸引灵魂难道是回答问题的最佳办法吗?人的心要温暖到什么程度才能使我们可以确信答案是对的?


  5.教义上的划分


  甚至此声明的作者们自己也认识到这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因此,接下来的一段这样说:

  不过,有关圣灵之洗教义上的一些误解,也妨碍了真诚的信徒进入这种蒙褔的经历。有些正当的问题确实是需要回答的。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以圣经为基础来回答这些问题。

  这段话的确很高尚,让人感到正确地理解教义对于"蒙褔的经历"来说是必要的。于是,教会里的划分又要以那些有扎实教义的和没有扎实教义的作为"蒙褔经历"的标准了。你没得到蒙褔的经历,是因为你没有好的教义。

  可是这符合圣经的教导吗?《使徒行传》第十章里,彼得正在对外邦人讲道--

  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听见他们说方言,称赞神为大。(徒10:44-46)

  说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约翰.诺克斯、本杰明.瓦费德等那些伟大的神学家们是因为教义上的不足而没有资格得到"蒙褔的经历",然而这些初出茅庐的外邦人(更不用说前面提到的那些罗马天主教、长老会、圣公会等)倒有圣灵浇灌在他们身上--这可实在有点令人吃惊了。你对教义要有多深的理解,圣灵才会浇灌在你身上?把对教义的误解说成是阻碍圣灵工作的理由,是根本行不通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圣灵通过神的话赐给人正确的、坚实的教义。你们看,这种解释多么荒唐!圣灵默示而产生圣经;圣灵打开我们的眼睛,看到神的话是真理--这才是我们正确理解的原因。我们不需要正确地理解教义好让圣灵在我们生活里作工,而是需要圣灵作工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教义。


  6.划分的程度


  现在让我们来归纳一下几种不同的划分法:

  有些划分黑白分明,认为讲方言是得救的必然果子。这种方法就是划分基督徒与非基督徒;这也是五旬节派解释圣经的必然结论(因为五旬节的时候,所有的信徒在不同程度上都在说方言)。

  "神召会"所使用的划分方法没有那么大的反差。这可以从下列的几种区别上看到:

  1.有圣灵的,也就是能超自然地与神相通(讲方言、说预言)的人与没有圣灵的人;
  2.对信仰很严肃的人与不严肃的人;
  3.有一颗温暖的心的人与没有温暖之心的人;
  4.在教义上扎实到可以蒙祝福经历的人与不扎实的人,等等。

  还有一种更不明显的划分,在我们教会里也有,那就是有些人虽然没有宣布说自己有行神迹的恩赐,但仍感到自己与神更加亲近;其它人或无法企及或不得要领。这些人离开圣经和神显明的护理之工,把他们自己的智能和判断力(虽然这些也是神的恩赐)看作是直接从神而来的信息。一个人有爱心和关怀人的恩赐是一回事,但把这恩赐看作是从神而来的先知式的信息,则就是另一回事了。


  7.圣灵的洗


  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圣经里关于圣灵的洗的经文呢?

  根据"神召会"大会的声明,圣灵的洗是得救之后的经历。他们以问答的方式解释说:

  问:基督徒在得救的时候有没有接受圣灵?要是这样,那么这种经历与受圣灵的洗有什么不同?

  答:是的,当人接受基督时,圣灵就开始在他们的生命里作工,圣灵使他们承认罪,认识义,圣灵也住在他们里面(约6:44,14:17;罗8:9;林前12:13)。没有圣灵的这种恩典,无人能成为基督徒。然而,圣灵另外有一个特殊的工作,那就是圣灵的洗。

  根据此大会的声明,这第二次祝福是"所有的信徒都拥有的权利,人人都应当热切地期盼,积极地寻求。"

  五旬节派说得不错,圣经里的确有得救之后的经历圣灵。下面的《使徒行传》第八、第十九章的两段经文就是证明。

  圣经告诉我们,耶稣来到世上,进行了祂的事工,上了十字架,复活升天去了父神那里。祂告诉使徒们到耶路撒冷去等候,祂要将圣灵浇灌在他们身上。圣灵的浇灌是从马可楼开始的:耶稣向他们吹一口气,使他们受了圣灵(约 20:22),告诉他们到耶路撒冷去等待;祂要在那里将圣灵浇灌下来(徒 1:8)。然后我们读到五旬节的神迹发生,后来又看到他们按手在人身上,很多神迹发生了。五旬节就像是个中心舞台,从马可楼开始,到五旬节,然后又向前发展。下面这两卷经文就记录这些事:

  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马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就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徒8:14-17)

  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地方,就来到以弗所;在那里遇见几个门徒,问他们说:"你们信的时候受了圣灵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也未曾听见有圣灵赐下来。"保罗说:"这样,你们受的是什么洗呢?"他们说:"是约翰的洗。"保罗说:"约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诉百姓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他们听见这话,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一共约有十二个人。(徒19:1-7)

  我不知道"所有的基督徒都拥有的权利,都应当热切地期盼、积极地寻求超自然的事发生在他们身上"这个概念是哪儿来的。圣经中有关圣灵的洗共有七处(太3:11;可1:8;路3:16;约1:33;徒1:5,11:16;林前),都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命令性的。也就是说,圣经里没有敦促我们要受圣灵的洗,而是指出那将要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我们暂且将此点放一放,来问一个问题:我们应当怎样来理解圣经里关于第二次经历的描述?在上面所引的两段经文里,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两处都有使徒的按手。著名的神学家瓦费德指出:

  ……在整本新约里,自从五旬节和哥尼流事件之后,每一次的神迹发生都是由使徒促成的。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五旬节所有的使徒都在场;《使徒行传》第一章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彼得掌控了哥尼流家所发生的事。我重复一下,除非我们坚持说使徒的在场与按手只不过是偶然巧合而不是造成神迹的原因。此外,我们也已经确定,现在是没有使徒的;因此,这些事件看来不是重复发生的。


  8.完成与应用


  对于初代教会的圣灵浇灌我们应当如何来理解?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已完成的救赎之工与救赎之工的应用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已完成的救赎之工是不再重复的,而救赎之工的应用是一直在历史中延续的。

  已完成的救赎之工中的绝大部份是很容易理解的,它包括耶稣的生活、被钉十字架、复活与升天。我们不应期望这些事会重复。已完成的救赎还包括另外一些方面:它包括旧约的结束、新约的建立,那是一个不再重复的单一事件。它也包括保证圣经中救恩的信息与使徒的权柄,这也是一个不再重复的单一事件。我们不期望圣经还要加上新的内容。并且完成圣经这一"启示的洗"与圣灵的浇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9.启示的洗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说了一段很难理解的话:

  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祂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7:38-39)

  不知道你们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是否有点困惑?这里耶稣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刚读到的时候就很困惑。假如圣灵没有赐下,旧约的圣徒们是怎么得救的?他们当然不是因为行为,也不会是心地纯洁、意志坚强而得救,更不用说五旬节前的使徒们了。

  他们就拜祂,大大地欢喜,回耶路撒冷去,常在殿里称颂神。(路24:52-53)

  这些基督徒知道他们在圣殿里这么做是有危险的,没有圣灵的人能这么做吗?圣经里还有许多地方,例如耶稣对彼得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褔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 16:17)。假如没有神的灵,这怎么会发生呢?假如你很认真地学习圣经,看到《路加福音》的这段话,你一定会问:主耶稣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除非你对此一晃而过,不去认真思考。

  因此,我们必须理解,这里说的"圣灵还未赐下来"是从一定角度说的,其实这句话本身对此也有提示。为什么说当时圣灵还未赐下?还没有赐下是因为耶稣还没有得荣耀(约 7:39)。圣灵浇灌下来是完成救赎之工的最后一步;耶稣得荣耀是此完成救赎之工行动的最后第二步。如果说,圣灵是为基督作见证(这里说的见证是指见证基督在新约里完全地彰显)的话,那么从这一角度上说,在基督完成祂的救赎之工之前,圣灵是不会赐下的。你是不是明白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圣灵打开人的眼睛,看到基督所完成的救赎之工;圣灵向使徒们启示,耶稣所行的、所说的一切和这一切的真理及意义。这样,圣灵若在基督完成救赎之工之前就浇灌在使徒们身上,就失去了上述的圣灵向使徒们启示的意义。基督必须先完成祂所要做的一切事情,升到神那里去,得荣耀,然后祂才会赐下圣灵,使徒们才会来看祂所行、所说的一切,并且准确地记录下来。

  简言之,圣灵浇灌下来是在基督得荣耀之后,为的是准确地记录基督所完成的工作。我觉得这是很容易理解、很简单的,整个都是系统化的。我也希望我能解释清楚,好使你们也觉得很简单。当然啦,这篇稿子就有十多页;我不敢说到底有简单。

  耶稣在为门徒们洗完脚,在最后的晚餐上宣告了祂会被出卖之后,作了关于要赐下圣灵的教导:

  ……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祂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14:25-26)

  你们看,圣灵来是为了启示。圣灵会教导他们"一切"的事情,让使徒们想起耶稣对他们说过的一切话。希望我们可以开始看到,这不是重复的事件。你没有从起初就和耶稣在一起,祂没有教导过你什么;你所知道的关于耶稣的事,是祂教导使徒们的;那些记录下来、保存下来的话,我们称之为《圣经》。

  我们当然不会宣告说,圣灵在我们生活里作的工是完全的、无误的!没有人会作如此的宣告,灵恩派的人也不会。正因为使徒们会成为权威的、传基督信息的人,他们才被称为教会的根基(弗 2:20)。大概没有哪一个灵恩派的人会来承担这个责任的。当你按理把这个结论列出来时,他们都会后退的。耶稣出现在十一位使徒中间(路 24:33),给出了下面这段关于父的应许的信息(前面我们所引的那段声明里就有父的应许这句话):

  他们就立时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见十一个使徒和他们的同人聚集在一处……。(路 24:33)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祂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 15:26)

  到此为止,你们是不是理解了耶稣在升天之前、在赐下圣灵之前所发生的事?祂要赋予他们能力与权威,和他们将《圣经》完成的责任,使得今天你、我作为神国的公民,使得两千年来的基督徒们可以受益,那就是基督的无误的信息。

  所以,基督给使徒们的信息是启示性的。祂开启他们的悟性,可以对圣经有无误的理解。他们可以无误地引用旧约圣经;他们可以完全地理解,因为基督赐下的圣灵给了他们这种权威。同样,今天几乎没有人敢作这样的声明。上述这些经文里,对于这是不再重复的事件而是完成的救赎之工的一部份,所提示的有两点:

  1.耶稣告诉使徒们到耶路撒冷等候,直到圣灵降下来。这当然不是给历史上所有基督徒的命令。我们可没有被告知到耶路撒冷去等候;这里你就可以看出此特殊性。

  2.为这些事作见证是那些从起初就与基督在一起的人,也就是使徒。

  下个礼拜我们会接着讨论下去。我会把灵恩派的论点、论据列出来,然后来回答。我知道这么做听上去好象是在做学术性的讨论,但是你如果真是想成为其它基督徒的朋友,成为盐和光,这些事正是许多基督徒--或许你们中间有些人--正在面对的。你们应该满有爱心地、真诚地向他们解释。这些事上是存在着错误,是需要纠正的。假如我们都不能有理智、有条理地回答问题,假如我们不能有理智、有条理地讨论神的事,对圣经中的声明给出有理智的、有条理的解释,那么教会就会继续地像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一样,教会就会成为圣经中的咒诅对象,成为被嘲笑的对象。

  我们说到逼迫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是否读过褔克斯写的《历代基督徒烈士传》这本书?他们被逼迫,不是因为他们行恩赐的能力,或灵恩的能力。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受逼害吗?他们是为了教义,是为了不相信"圣餐变体论"(罗马天主教对圣餐所发明的理论),是因为相信"因信称义",是因为他们相信"圣经是唯一的权威"。他们被逼害是因为明确的声明、明确的概念,因为要把人引偏的、逼害他们的人知道这些明确的思想最后会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真实。你不要说,这是神学上的问题而已。这不仅仅是神学上的,这会成为现实。最近美国圣公会所发生按立同性恋牧师一事,就是一个证明!这会影响你的孩子!今天,你打开电视,就躲避不了"男孩与男孩约会"、"我们是同性恋者"……。一切都是从教会丢掉教义、声明开始的。我们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我们必须能够来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用"我们没有遭到逼害"来作理由。美国的教会现在是没有遭逼迫,但圣经里有另一种咒诅,那就是教会成为人取笑的对象,成为笑柄。说实话,这是今天很多有名的基督教领袖在大众媒介里的名声。基督教在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好的形象,那是因为那些头面人物没有一个好的形象。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情况,应该为此悔改。同时,你我这些普通基督徒应该理解圣经所宣告的真理与教义,因为教会正受到极大的威胁。

  今天我们暂停在这儿,下礼拜再接着讨论。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父啊,愿我们牢牢地持守真理,因为这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关系是如此重大,与基督和祂的工作如此紧密相关,乃至祂称自己就是真理。

  父啊,愿我们认识到思想和概念的确会产生后果,我们也已经看到这些后果。我们请求您,求您叫我们的社会--首先是教会--悔改,好叫我们看到、知道您那良善、完善的旨意。父啊,帮助我们,让我们成为好学生,认识、学习,得以成熟,成为您的工人,完成您建立起来的事工,我们也当走在其中,在我们自己的平凡生活中以温和的话语,满有善意与爱心地向其它的基督徒弟兄姊妹和朋友表达您真理的荣耀,也叫我们能够站立得住,彼此警戒,彼此相爱,使您的名得荣耀!

  我们这样的祷告是奉基督的名求,阿们﹗

http://cclw.net/book/meizhongbuzhu/htm/18.html

Friday, 20 October 2017

第十三讲(B)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



  摩西回答说:"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手里是什么?"他说:"是杖。"耶和华说:"丢在地上。"他一丢下去,就变作蛇,摩西便跑开。耶和华对摩西说:"伸出手来拿住它的尾巴,它必在你手中仍变为杖。如此好叫他们信耶和华他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向你显现了。"

  耶和华又对他说:"把手放在怀里。"他就把手放在怀里,及至抽出来,不料,手长了大痲疯,有雪那样白。耶和华说:"再把手放在怀里。"他就再把手放在怀里,及至从怀里抽出来,不料,手已经复原,与周身的肉一样。又说:"倘或他们不信你的话,也不信头一个神迹,他们必信第二个神迹。这两个神迹倘若都不信,也不信你的话,你就从河里取些水,倒在旱地上,你从河里取的水必在旱地上变作血。"(出埃及记4:1-9)

  我们在这个纠偏系列里要作的,是丢掉已经学到的错误东西,重新学习正确的东西。我想,这是我们大家正在做的事,我也盼望这是我们一生都应该做的。上个礼拜我们开始讲"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神迹?"这个主题,今天是第二讲。刚才大卫已经读了《出埃及记》的这段经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祷告:"父神啊,我们再次祷告,求您赐给我们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地、符合圣经地来看待神迹奇事。求神帮助我们,让我们明白,作为基督徒我们应该期望什么是我们生活中正常发生的事,叫我们明白是您的灵作工,把那些灵里死了的人救活过来,叫我们不去追求那些您没有应许我们的事,那些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是不安与烦恼;求您帮助我们信靠那位行了神迹奇事的,相信祂所行的大奇事;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些神迹奇事会发生。我们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今天早上的这段经文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摩西被神呼召,要将祂的子民从埃及为奴之地拯救出来。摩西怀疑那些人不会听他的,不会相信他。神怎么回答的?神对他说:把你的杖丢在地上,杖就变成了蛇……以及接下去的几个神迹。这里,神所做的就是告诉摩西,他们会听你的,因为我要借着你行大神迹,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听你。


  一、为什么有神迹奇事?


  神迹奇事的目的是什么?耶稣曾在各乡各城走动,人们把病人放在路边,凡碰一下祂的衣裳缀子的就得了医治(可6:54-56)。一群人被彼得的影子医治(徒 5:15),被保罗的围裙、手帕给医治好了(徒 19:12)。保罗可以使死去的尤推古活过来(徒 20:9),彼得不需要审问或任何其它程序就超自然地对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执行了教会纪律(徒5章)。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这些神迹?那些得医治的人看上去并没有相信;有些人根本就没有信心,比方说,《使徒行传》第三章中圣殿门口那个瘸腿的乞丐、《约翰福音》第九章的那个瞎子,他们没有信心,也没有盼望什么特别的属灵事情会发生。有些人已经死了;要说"没信心",他们可真是没有信心。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过基督徒告诉我说,他们希望自己的影子也能医治别人。这是现实的期望吗?我们难道期望人群今天也像基督在世上的时代那样得医治吗?这些事当然没有发生,那么问题出在哪儿?

  有人说:"神迹发生在非洲、南美洲,发生在福音禾场上,你到那里就知道神迹奇事还在发生。"可是我们在圣经里看到的,是发生在教会里的。对于见不到神迹的人,最常见的指责是"没有信心"(这可是对历史上绝大多数基督徒--包括那些在亲人的注视下被活活烧死在火刑架上的烈士们--的莫大的一个起诉啊)。难道第一世纪那些为了信仰的缘故被杀的基督徒们是因为信心不足而未能行神迹奇事吗?这种说法合理吗?圣经里那些与神迹奇事有份的人并非一定要有大信心。


  二、目标


  我知道,这样说好象是在谩骂似的。但我绝不想要抢夺生病的人得医治、遇到困境的人得帮助的希望。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我更不会要去限制神的大能。假如有人这样指责我的话,是诬陷。神完全有能力在祂看为合适的时候医治、帮助人。但这里受到威胁的是基督教信仰的最根本的基础--使徒与先知(弗 2:20),是我们称为《圣经》的神的话[注1]。此根基是使徒们立下的(林前 3:10),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此根基上建造,而不是在上面加添点什么。保罗说,我立了根基,你们各人要在上面建造。

  我们在圣经中读到的神迹是特殊的,它们并不一定是祷告的结果,而是为了特殊的目的,由特殊的人以权柄所行的。假如我们相信今天那些以信心治病、行神迹的人仍然像使徒保罗那样行事,那么我们就必须在这些人所讲的信息面前绝对地顺服。当摩西说:他们怎么会听我的呢?神回答说,因为我要行神迹。那神迹是绝对的兆头,是证实摩西要说的话具有绝对的权威!罗马天主教就在追求这种神秘的奇迹,比方说,耶稣或马利亚在某处显现了,或者有人看到了烈士流血的身子,或者酒变成了血,也就是他们每个礼拜在做的所谓圣餐变体礼。罗马天主教意识到,这些神迹对于他们宣告教皇、教廷的权威与圣经平起平坐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是知道这种必要性的,他们从圣经的研究中知道,他们必须要用神迹奇事来证实他们的权威。这就是为什么罗马天主教一头扎进神迹奇迹里的原因。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假如我们缺乏对圣经绝对权威的共识,那么教会是没有希望的。你们大家都知道前几天美国圣公会发生的事吧。他们按立了一个同性恋牧师,我没有听电台上的那个采访;我们教会的长老、执事告诉我说,采访中奥瑞利问圣公会代表说:"此人难道不知道他若被按立,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吗?"圣公会的那位代表说:"那是他个人的事;他有权这么做。"有趣的是,奥瑞利--这位我们在电台上最常听到的、罗马天主教里最抗罗宗的人--接着问道:"但是,同性恋不是与圣经相违背的吗?"那人的回答是:"圣经不是最高的权威。"他说:"我们有教会大会的集体决定和圣灵,这是我们的权威。"这里,我们已经在我们的文化里看到,根基破了,根基被加上点了什么,你可以往任何想要去的地方去,你可以说任何你想要说的话。

  除此之外,教会的成员也很容易被这类假使徒所伤害。与神和好不再是神奇妙的应许,而成了一个人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够经历足够的奇迹来证实他的信心的能力。在这一类属灵的暴君面前,多少可怜的灵魂不得不劳苦叹息,面对"没有信心"的起诉!

  这里的问题不是神的应许出了毛病,毛病出在你那里,是你没有足够的信心让神作你想要神为你作的事。神迹之所以没有发生,一定是出了问题,问题不是神,而是你!

  且慢,我们还是有不同的路可以走的。


  三、讨论提纲


  我要来证明的是下面的几点:

  1.神迹的目的是为了证实那行神迹者所讲的信息之权威性,这是最重要的目的。
  2.新约里的神迹最初是耶稣所行的。
  3.耶稣赋予祂的使徒们能力,为了证明他们所传信息的权威性,从而完成全部圣经,就是今天早上你、我手里的圣经。
  4.假神迹也有它们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假信息。
  5.新约里的神迹是在历史的转变关头出现的,因此我们不应当期望它们是基督徒永远的、共同的经历。

  下面,我会以圣经为基础来一场辩论。


  1.神迹为的是证实权威--从耶稣开始


  我们必须清楚,神迹不是随随便便,也不是突发的奇想。神迹有其特定的目的与使命--为的是证实那行神迹者的信息。我们已经说过几次了。对此,圣经里不乏例证。让我们用耶稣所行的一个著名的神迹来作为我们以圣经为基础的辩论:

  耶稣上了船,渡过海,来到自己的城里。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有几个文士心里说:"这个人说僭妄的话了。"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意,就说:"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回家去了。(太9:1-7,黑体字为我所强调的)

  耶稣以祂行神迹的大能证实祂教导的权威性。请看耶稣是怎样向(施洗)约翰证实自己的:

  约翰在监里听见耶稣所作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问祂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太11:2-5)

  约翰想要知道祂到底是不是基督,耶稣怎么回答他的?祂让那两个门徒告诉约翰,祂所行的神迹:你不需要再等什么人,我在这儿!这就证实了耶稣就是基督。再让我们来看看尼哥底母所说的话(别忘了此时的尼哥底母可能还未得救,但他当然是犹太人的教师,是祭司):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约3:2)

  尼哥底母认识到神迹奇事证明了耶稣是从神那里来的教师;耶稣解释了神迹的目的。祂在《约翰福音》五章36节那里说:

  但我有比约翰更大的见证,因为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作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约 5:36)

  耶稣的超自然作为见证了祂是父所差来的。在读到耶稣所行的许多神迹时,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神迹的目的,例如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迹。这里我就只读一下故事的结束语:

  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约6:13-14,黑体字为我所强调的)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不重视这一点。约翰为我们记录下来人们的反应:这真是那位先知!这个喂饱五千人的神迹,证实了耶稣先知的职分。当时大家都知道,对神圣的权威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期望。

  他们又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作什么事呢?"(约 6:30)

  这个要求认为,真正的弥赛亚应该有行神迹的能力。这是圣经里多次声明的:

  但众人中间有好些信祂的,说:"基督来的时候,祂所行的神迹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吗?"(约 7:31)

  将拉撒路从死里救活的那个著名的神迹,也有一个特定的目的: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约11:40-44,黑体字为我所强调的)

  叫拉撒路从死里走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叫边上站着的人相信耶稣是父那里来的。

  大祭司是知道行神迹者的威胁的: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若这样由着祂,人人都要信祂,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约11:47-48)

  有趣的是,他们甚至都不怀疑耶稣所行的神迹。叫人纳闷的是,他们怎么还不信。不过我们下面就会知道,他们的不信要定他们更重的罪。

  这些大祭司们、法利赛人怕人们因为这些神迹而信了耶稣。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变成了两刃的剑。

  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这要应验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说:"他们无故地恨我。"(约15:24-25)

  定他们的罪是因为他们看见了,却不信。耶稣所行的神迹证实了祂的信息,也叫那些诋毁祂的人要负更大的责任。彼得直截了当地宣布了神迹奇事的原因:

  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神借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祂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徒 2:22)

  神以神迹来证明耶稣真是神差来的。你们自己可以来读一读福音书中其它的神迹,就可以发现神迹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证实行神迹者的权威。在福音书中我们看到:主要是耶稣,当然也有使徒;耶稣不是唯一行神迹的,使徒们也行了神迹。


  2.赋予使徒行神迹的能力


  基督的工作通过使徒来继续。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工作一直在历史中继续。的确是在继续,对此没有人怀疑。但是,基督工作的一个特殊方面没有一直在历史中继续,那就是我们称为《圣经》的书卷与书信,它在某个时候已经完成,已经停止。唯独圣经是权威(拉丁文为SolaScriptura,这是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伟大主题之一)。圣经是所有权威中的绝对权威,是神向人类启示的知识的绝对权威,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起始点,是你、我所知道的关于神的知识的起始点;不仅是我们一切知识的起始点,也是一切知识的终结点。让我们记住耶稣对祂的门徒们所说的话:

  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祂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14:25-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祂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 15:26)

  耶稣活过,死了,复活了,升天了,但这并不是结束;祂将祂的灵浇灌下来。记不记得祂说:"我去是于你们有益的,我要差了圣灵来。"这就是祂在这里所说的。

  圣灵会将耶稣所说的都交付给使徒。上面的这段经文若不是被人极度地误用,我也不需要特意指出:今天的人没有一个看见过、听到过耶稣的教导,也没有一人从起初就与耶稣在一起。这段经文中说的就是这个。让我告诉你们,耶稣从来没有对你说过任何话。耶稣在你出生一千九百多年前已经升天到了父神那里。这里祂是在与祂的门徒们说话。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耶稣的事和话,正是这些使徒准确地记录下来的。

  救赎工作一直到基督升天,差遣祂的灵确保祂那得胜的信息完成(书面定稿?)才完成。我绝不是不存敬畏之心,但我要问的是:耶稣所做的事,假如我们不知道的话,对我们来说,有何益处呢?祂将祂的信息以圣经来告诉我们。

  因此我们认为,圣经不是应用那已完成的救赎之工,而是完成那救赎之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假如你们有兴趣,可以仔细查考。什么是完成了的救赎之工?就是那些我们视为不再在历史中重复的事情。什么是救赎工作的应用?就是那些为我们已经完成了的救赎应用在我们身上。再说一遍,圣经是完成了的救赎之工。使徒那超自然的、先知型的知识伴随着超自然的神迹来证实此知识。记不记得前面摩西说的话?"他们怎么会相信我?"神说,"因为我会让你行神迹。"使徒们也一样,耶稣对他们说,"我会让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他们或许可以问:"人怎么会相信我们的话?"因为他们的信息有神迹奇事伴随。这样,我们就容易懂了。耶稣对祂的十一个使徒(不是对所有的门徒)应许说,要赋予他们超自然的能力,是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证实他们的信息:

  后来十一个门徒坐席的时候,耶稣向他们显现,责备他们不信,心里刚硬,因为他们不信那些在祂复活以后看见祂的人。祂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主耶稣和他们说完了话,后来被接到天上,坐在神的右边。门徒出去,到处宣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用神迹随着,证实所传的道。阿们。(可16:14-20)

  说方言、不怕蛇、不怕毒、按手医病,所有这些神迹奇事都是为了证实那信息(即"道")。在《使徒行传》里,我们也看到人信主所伴随的神迹奇事。这一切都是为了证实使徒就是基督的出口。

  《使徒行传》第二章里,我们读到耶稣对使徒的应许得以实现。耶稣对使徒们应许说,"你们要在耶路撒冷等我。"(我这里就不详细地引述这段经文了。)这是特指的,祂可没让我们到耶路撒冷去等祂。我们应该很清楚,这可不是对整个历史、对所有教会的命令和应许,除非我们认为全世界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到耶路撒冷去等候。等候什么?等候"五旬节"吗?可"五旬节"已经发生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些事已经停止了"这个概念;它们发生过,但不是重复发生。下面的这段经文就能看到耶稣对使徒们的应许已经实现:

  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倾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徒2:40-43)

  他们恒心遵守使徒的教义[注2],神迹奇事也一直伴随着使徒。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段神迹证实教义的经文:

  他们恐吓我们,现在求主鉴察: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来医治疾病,并且使神迹奇事因着你圣仆耶稣的名行出来。"(徒4:29-30)

  彼得认识到他自己的权柄和放胆讲话,靠的是神通过神迹来证实的。到了下一章,我们就看到神垂听了彼得的祷告:

  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或作"信的人")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什么人身上。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徒5:12-16)

  "没有一个人敢贴近他们。"记不记得《使徒行传》第八章的那个西门?他不仅仅是想加入那个团体,他不仅仅想接受神迹,他还想自己来行神迹!彼得怎么说的?"你和你的银子都一起灭亡吧!"西门说他有东西可以奉献,这里是银子。我们可以说,我们有更大的信心、决心来奉献,但是我们想要奉献给神的,不过是污秽的财富,为的是要让神赋予我们使徒的权威。彼得说:"你和你的银子都一起灭亡吧!""没有一个人敢贴近他们"--是说给现代那些有医治能力的人听的。

  《使徒行传》十四章1-3节中我们读了关于保罗与巴拿巴:

  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利尼人信的很多。2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藉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祂的恩道。(徒14:1-3)

  我们再一次看到,他们怎么会听保罗和巴拿巴说的?保罗他们的权威是怎么得到证实的?是主借着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来证明他们的权威。请注意:保罗写的时候,这两件事总是紧密相连的:

  除了基督藉我所作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祂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罗15:18-19,黑体字为我所强调的)

  不要忘了哥林多教会的人怀疑保罗的权柄,保罗不得不加以捍卫。他是怎样捍卫的?

  我成了愚妄人,是被你们强逼的[我插一句:因为他们怀疑他的使徒权柄];我本该被你们称许才是。我虽算不了什么,却没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我再插一句:这里保罗看上去好象不太对劲了,但他却知道他的使徒权柄绝不是靠着他自己在神面前的义;他说他的话就是具有绝对权威的神的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自己是公义的,所有他才说"我虽然算不了什么"。]我在你们中间,用百般的忍耐,借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林后12:11-12)

  神迹奇事伴随着宣讲福音。请再看一看神是怎样为祂的话见证的:

  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那借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来2:1-4)

  是神以神迹奇事来证明,先是主作的见证,后是使徒们作的见证。正如我们从圣经上所读到的,神迹奇事有特定的目的;它们证实了行神迹者所讲信息的绝对权威。对于所有相信圣经是唯一权威的人来说,神迹奇事都有其目的,相信圣经是唯一权威应该是世界上每一位归正基督徒的基本概念,也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应当相信的,因为圣经是神的话。神的信息已经全部地、一次性地赐给了教会。追求神迹对于教会来说,已经成了担子而不是祝福;对于那些自称有此能力的人,我们应加以警惕。

  我再重申一下,这绝不是说神不能或不再听人祷告,以超自然的方式医治人、或救人出危境了。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是:人作为神的器皿所具有的能力与权威,指的是使徒与先知。摩西将他的杖扔在地上的时候,他没有祷告求神把它变成蛇。此神迹是确凿无误的,正如摩西作为神的先知,口中所出的话是确凿无误的一样。


  3.假神迹是为了假信息


  在我们的社会里,那些行神迹的人传讲的、教导的,都是最糟糕的教义,几乎无一例外。众所周知的就是四十频道电视台上的那些行神迹者,诸如班尼.汉姆、科普伦之辈,他们的信息、教义是最邪最歪的。按理说,他们是在行神迹,那么他们的信息就应该是最完美的。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既然基督的信息是由神迹奇事来证实的,那么那些寻求要传假信息的人就必然会以假的神迹奇事来证明他们的信息。这就是他们让人相信他们所用的手段。

  "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神迹奇事;倘若能行,就把选民迷惑了。你们要谨慎。看哪!凡事我都预先告诉你们了。"(可13:21-23)

  那时这不法的人必显露出来,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这不法的人来,是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并且在那沉沦的人身上行各样出于不义的诡诈;因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故此,神就给他们一个生发错误的心,叫他们信从虚谎,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的人,都被定罪。(帖后2:8-12)

  基督徒应该知道,超自然的事情可以出自邪恶。下面的这段经文就可以证明:

  "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或是作梦的起来,向你显个神迹奇事,对你说:'我们去随从你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事奉他吧!'他所显的神迹奇事虽有应验,你也不可听那先知,或是那作梦之人的话。因为这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试验你们,要知道你们是尽心尽性爱耶和华你们的神不是。你们要顺从耶和华你们的神,敬畏祂,谨守祂的诫命,听从祂的话,事奉祂,专靠祂。(申13:1-4)

  你看,这里所说的看上去就像是神迹。但是且慢,这个行神迹的人的真伪,是以他的教义来判断的。使徒保罗对新约哥林多教会也发出过类似的警告;这段经文是在论到方言。这个我们下一次会专门来讨论。

  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林前 14:37)

  这些事发生在教会里,有人在运用他们的属灵恩赐,特别是行奇事的能力,但他们走得偏了些。保罗站了出来,以他的使徒权威说:"你以为你是先知,你以为你有神的道理吗?我告诉你们,我写的是主的命令。"使徒的权威是绝对的。感谢神!神将他们的信息保存在圣经上。你们看,我们的确是有使徒和先知,但却不是在哪一个培灵中心,是在神的话里,是在圣经中。

  4.非使徒式的奇迹?


  我们在圣经里也会读到有些不是使徒的人行神迹,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事发生时,总是有使徒的按手。二十世纪初的伟大神学家瓦费德指出:

  ……在整本新约里,从五旬节和哥尼流的事起,我们看到,没有一件神迹奇事不是使徒的作为。

  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关于圣经里的内容。五旬节的时候,所有的使徒当然都在场,在《使徒行传》第十章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哥尼流家圣灵临到众人;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因着彼得,除非我们坚持说,使徒的在场和按手不过是偶然巧合,而不是造成这些神迹的原因。既然我们前面已经证明了,使徒必须是基督升天的见证人,因此今天是没有使徒的;那么,这些就是不再重复的事件。我想,这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


  5.历史的转折点


  我们在新约里读到的超自然事件,是历史转折点的兆头;这个历史转折点就是基督降世,和祂的工作。新约--特别是基督所启示的福音--传向全世界,是从五旬节开始的,正如《使徒行传》所记,天下各国的人都聚在那里。这些超自然事件是神的应许实现的记号。这也就是为什么彼得指着五旬节教导说:

  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神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有血,有火,有烟雾。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徒2:16-21)

  这些都是时代改变的兆头与记号。所以彼得说,我告诉你们,这就是先知约珥所指的。基督降世,带来了拯救与审判(这我们后面还会讨论),旧约变成了新约,历史从主前变成了主后(或称公元前、公元后)。这些转变都伴随着神迹、奇事与预言。这些神迹奇事从耶稣开始,然后我们看到由使徒所行或由使徒的直接参与而发生。神非常小心地保护祂的话,甚至那些通过施洗约翰的事工而信的人,在遇到五旬节来的人,问他们说:"你们受了圣灵没有?"他们回答:"没有,也未曾听见有圣灵赐下来。"然后这些人就按手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开口说方言。

  有一点极重要,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关于神的一切知识有一个权威的起始点,那就是使徒与先知。这些人由使徒的按手而被带进新约里来,有神迹奇事伴随来证明那传信息的人。所以,你、我回头来看新约的开头,来读我们手里权威的《新约圣经》时,我们要回到五旬节来。耶稣对祂的门徒们说,我要超自然地让你们记起我对你们说的一切话,你们会有我所有的超自然的能力,到处医治人。当然,他们没有像耶稣那样死去,但他们的权威信息有神迹奇事来证明。

  现代对神迹奇事、对行神迹者的好奇心已经起了破坏教会的作用,是件坏事。我们不去进到那位担当了罪的行神迹者的荣耀里,反而倒要求看神迹,正如耶稣所说,"这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神迹已经给了我们,让我们信靠那些神迹所证实的信息和赐信息的基督。

  我们一起来祷告:

  父神啊,愿我们因着你的灵相信你的话是美善的、公义的,是真理。愿我们不要偏离正道,去寻求神迹奇事;让我们清楚我们的救主已战胜了死亡,那是何等奇妙的神迹!那是约拿的神迹。祂死了,三天之后复活。这个伟大的神迹在我们死的时候,您也会赐给我们。愿此成为我们的希望,愿此成为我们的平安。让我们赞美您的名,因为您如此奇妙地让您的怜悯临到我们。奉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http://cclw.net/book/meizhongbuzhu/htm/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