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十大更新16
唐崇榮牧師
奧古斯丁的信而求知
有些人認為上帝的存在可用人的理性邏輯證明出來。十三世紀有一位很重要的神學家──湯瑪斯阿奎納,他復興耶穌降生前三百年亞里斯多德的論證法:亞里斯多德說這世界一切的現象一定有一個原初的推動力,稱為第一因(first cause),好像一顆球怎樣從開始的動到結束的不動,一定有第一個人推動這顆球。如果沒有這第一動力,就沒有運動的開始,也沒有運動的延續。這個動力就是第一因。萬有的運行不可能沒有第一因。第一因是什麼?就是上帝。你相信沒有上帝,你就是否認宇宙現象運行的可能來源。第一因變成建立有神論的基礎與開始。亞里斯多德的思想發展成很多角度,是古代有思想之文人哲士必須承認上帝存在的理論依據。自主前三百多年到主後十三世紀約一千五百年的時間,人類認為亞理斯多德的理論最為正確與完美。亞里斯多德之後三百年,基督教誕生了。基督教自起初以來,就不是注重理性上的證明,而是照著上帝的話對我們說什麼,我們就這樣相信。基督教誕生後四百年,奧古斯丁點出真理與理性如何關聯。奧古斯丁認為我們所信的,也是我們可以想得通的;我們能信,我們一定能知;我們因為信,所以能明白。奧古斯丁是第一個基督教神學家暨哲學家。哲學家注重思想,神學家注重信仰;神學信仰基礎是根據上帝啟示的真理,哲學家注重知識。神學與哲學的關係是什麼呢?我們要想明白我們所已經接受的信仰,用理性去追隨、支持與建立我們信仰的可靠性。很多事情是我們可以了解與分析的。比較聰明的人就用他的理性追隨信仰。信仰優先或者理性優先?奧古斯丁從聖經以賽亞書得到結論,「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賽7:9)。「你就站立不住」也可翻譯成「你就無法明白」。奧古斯丁從這裡發現信仰與理性之間的關係,他又把這反過來說:「你明白之後,信仰就更堅定了」。信-知-信。保羅說:「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提後1:12)這節經文提到知識是服事理性的,「我已經有信仰,我對信仰有真理的知識的託住後更有能力再發揮我的信仰」。信仰藉著知識的堅固產生更新一輪的信仰。新一輪的信仰就需要新一輪的知識來支持。當人領受第二層的知識的根據時,產生第三輪的信仰。信為開始,就成為信-知-信,知-信-知。當一棵樹成長的時候,它從原來的中心點產生一些木頭,這些木頭成了樹幹的第二圈;當樹幹的第二圈繼續發展成樹幹的第三圈;樹幹的第三圈發展成樹幹的第四圈;每三百六十五天多一圈,這是樹木的成長。依據樹幹的年輪,可以得知樹齡。我們的信心也是如此。小孩對上帝的信仰很單純,但是他逐漸長大之後,遭受許多反對信仰之人的攻擊,就思考著:「我為什麼這麼信?」人隨著年齡漸長,信仰的疑難促使他思想理性論證的問題,在接受信仰的同時,奠定了知識的根基。
安瑟倫的本體論論證與救贖論
十三世紀的時候阿奎納重新研討上帝存在的論證。到了馬丁路德、加爾文的時代,自然神學才有了一個約束。換句話說在這之前,人在大自然中尋找上帝存在的證明。到了改教運動之後,我們不再注重人要證明上帝的存在。這其間有很多重要的派系,第一個派系就是安瑟倫所提到的上帝的存在是一個怎樣的存在,是人可以想出來並證明的派系。這是自然神學的開創。證明上帝的存在,有很多不同的學說。到了十七世紀的時候集大成,最後是康德。這裡面有本體論論證、宇宙論論證、目的論論證,到康德的時候,變成道德論論證。怎麼知道上帝存在?安瑟倫提到第一大論證即本體論論證。最大的存在是上帝,但上帝是看不見的,人怎麼可以相信看不見的上帝是存在的?安瑟倫說上帝的存在是一個事實,上帝比人、世界、動物、一切的存在更大。這位上帝不可能只在人空洞的理想中,而是存在非常偉大的本體。安瑟倫說我們不能想像比上帝更大的存在。我們的頭腦無法存在一個比上帝更大的實際。上帝是一切存有之上最大的存在。我們不能在想像之中,想像有一個比上帝更大的存在。只有上帝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如果你說上帝不存在,你要怎麼解釋宇宙是一個怎樣的存有呢?上帝是比一切存在更大的存在,不可能不存在。這稱為本體論論證。這個理論很特別,因為這個理論影響世上最聰明的人,包括二十世紀的巴特。這是自證、永恆要被接受的真理。安瑟倫偉大的地方,在於兩大貢獻;一個是本體論,上帝的證明;第二,是他對贖罪論的解釋。耶穌基督為我們死了,付出贖價。這贖價是付給誰?許多人曾認為要把人從魔鬼手中救出來,是把贖價交給魔鬼。但安瑟倫說並非如此,因為魔鬼不是我們原先的擁有者,牠把我們擄去是非法的。我們虧欠的是上帝,得罪的是上帝。安瑟倫說贖價不是交給魔鬼,因為我們是欠上帝的債,我們應該把贖價歸給上帝。在贖價交付上帝以前,為什麼上帝許可我們被交在撒但手裡?既然撒但不是原初擁有我們的那一位,我們也不是欠牠的債,為什麼我們被牠擄去?保羅在羅馬書告訴我們,我們違背了律法,違背律法就是虧欠上帝。當我們虧欠上帝,違背上帝的誡命、律法,撒但趁機掌管我們。耶穌基督將我們欠上帝的債付清楚,上帝領受基督所付上的贖價,拯救我們脫離撒但的手,撒但不得不放開我們。這思想在主後第一到第四世紀並不清楚。從耶穌到奧古斯丁雖然聖經清楚寫明各樣的教義,但解釋出來遇到困難。最先的四個世紀對贖罪論講不清楚,後來到了十一世紀時,安瑟倫講清楚人欠上帝的債,我們無法成全上帝對我們的要求。上帝的要求是公義,要人順從上帝,達到上帝要我們成就的義,這個目標人沒有達到,我們因而被稱為罪人。罪人虧欠上帝的義,要有人成全這個義。當基督成全上帝的義之後,上帝才稱我們為義。因信稱義的道理與耶穌成全上帝的義的道理不能分開。耶穌代替我們成全上帝公義的要求,所以上帝不再算我們是罪人,而把耶穌成全的義歸算在我們身上。被稱為義的罪人得救了。安瑟倫的本體論與贖罪論是上帝給教會的更新,使教會明白這兩大道理,帶來信仰的更新與變化。
阿奎納的五路論證
亞里斯多德之後一千五百年,天主教神學家阿奎納聰明過人,他將亞里斯多德第一因的論證發展成五路論證,可說是歷史上證明上帝存在第一因發展最為淋漓盡致者。阿奎納寫了兩本最重要的書,第一本是《神學大全》(拉丁文Summa Theologica)是對基督徒講的,把基督徒的信仰整理成一個大的系統;第二本書《護教學大全》( Summa Apologia)是寫給非基督徒看的,這本書將非基督徒反對基督教信仰的論證辯駁到體無完膚。阿奎納在天主教地位之高,教宗封他為天使博士。天主教認為自己代表上帝啟示所有智慧的總結合。你要明白上帝的信仰,就從聖經領受啟示得到所有的知識。上帝不但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在聖經,祂也把自然界的知識給我們。我們可以探討自然界的知識,但探討以後所知道的是被造界的層次,看不到創造界的知識。一個人得到再高的知識,往往侷限在自然界。要知道更高層次的知識,要從超自然的範圍研究,上帝的啟示就是後者的範圍。自然沒有辦法告訴我們上帝是三位一體的,自然沒有辦法告訴我們上帝有萬事的計畫,自然也沒有辦法告訴我們做人有什麼目的,自然更沒有辦法告訴我們人死了之後是否仍然存在;如果我們仍然存在,我們要在哪裡過活。生活的動力從哪裡來?生活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是超自然的範圍。研究科學的人不要驕傲,因為你所知道的是自然界之內的層次,自然界以外的層次超越自然界的層次,科學束手無策,無法了解,除非回到上帝面前。阿奎納研究的兩大範圍是天主教知識論的兩大範圍。天主教中古世紀時(約從第十一世紀到第十六世紀),產生大約四、五百位哲學暨神學思想家,神學與哲學共同融洽成為雙方面的學問。第一個開始者是安瑟倫,結束時是馬丁路德與加爾文。一千一百到一千六百年之間五百年稱為中世紀神學暨哲學的時代,是信仰與哲學兩方面同時並進的時代。以後改教運動就開始了。改教運動的開始,是中世紀哲學的結束。
黑暗時期與文藝復興
奧古斯丁開創基督徒神學、哲學共同研究的開始。自奧古斯丁直到安瑟倫,五百年間完全沒有重要的思想者,稱為黑暗時期。五百年後,安瑟倫開始振奮整個基督教思想界。接下來五百年,是研究神學與哲學的偉大時代。這個時代的思想家一方面注重神學,一方面注重哲學。這五百年間又發生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產生偉大的時代,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不走基督教的路,乃是回想耶穌誕生前文化輝煌的時代,認為不需要基督教,人也很聰明,人的學問很偉大,人研究的範圍包含萬象。文藝復興追溯基督降生前的文藝發展時間。耶穌降生前,人類已有輝煌的文化成就,那成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時代,那時代產生的學問太多了,曾有過文化輝煌的時代。如今要重新將它復興起來,此即文藝復興重新開始。文藝復興重鎮位於義大利北部的佛羅倫斯。義大利的南部是天主教總部,梵蒂岡是彼得倒釘十字架的地方,把信仰傳統傳承至今。人文思想主義者認為不需要上帝的恩典與耶穌的救恩,人本來就很聰明,從前沒有基督教影響的世紀已經有輝煌的文化,人應當據此發揮知識,因而發展文藝復興。文藝復興不是以基督教為原版,而是著重將非基督教原有的智慧發展下去。佩脫拉克注重文學;但丁注重人文,也注重信仰。那時沒有分開兩者,而是注重人的方法論──人怎麼想、用什麼方法發展學問,從文學到音樂,一大堆新的理論便開始了。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北部發展至整個義大利與西歐的法國,到英國、東歐的地帶,變成新學問的開始。文藝復興的影響很大。當一個人又會建築,又會音樂,又會藝術,又會文學,人說這個人是文藝復興人物,表示對你文化多元性的尊重。
內文:編自印尼歸正福音教會主日信息20230702,未經講員過目。
https://www.facebook.com/grii.jemaat.mandarin
直播與重播網址
www.youtube.com/ReformedInjili
直播:雅加達上午 07:30 / 中港台新馬 08:30
重播:雅加達下午 16:00 / 中港台新馬 17:00